大学毕业生谱写田园创业曲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田园,创业,瓜菜基地
朱安成,1982年出生,河南社旗县人,2005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系。宋晓华,1984年出生,广西南宁市人,2006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两人在网上相识并成为情侣,并于2007年一起来到东江源头安远三百山脚下的咀下村,携手创办了宋诚瓜菜基地。目前,该基地面积50亩,总资产突破50万元,为30多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背景

  朱安成,1982年出生,河南社旗县人,2005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系。宋晓华,1984年出生,广西南宁市人,2006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两人在网上相识并成为情侣,并于2007年一起来到东江源头安远三百山脚下的咀下村,携手创办了宋诚瓜菜基地。目前,该基地面积50亩,总资产突破50万元,为30多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选择在农村就业与创业,会有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一定可以大有作为。”日前,面对记者的采访,朱安成、宋晓华对当初选择到农村创业充满自豪。

  满怀激情投身农村创业

  大学毕业之后,朱安成、宋晓华来到广东佛山一家大棚瓜菜基地做技术员。尽管工作待遇优厚,但他们心里自主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去农村种菜没出息,不行!”当得知他们要到农村创业的想法,双方父母和亲友极力反对。周围的同学也不理解,说他们“有福不享、自讨苦吃”。

  创业激情刚刚涌起,就被浇了一头冷水。当时朱安成、宋晓华一连数日情绪低落。朱安成的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特意找到他们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不是我们不支持你们,而是怕你们受不了种田的苦,如果你们真决定做了,我们会支持!”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存有5万元的存折。

  “接过这本沉甸甸的存折,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们更加坚定了前往东江源头三百山创业的信念!”朱安成、宋晓华回忆起父母背后默默支持他们创业的情景,心中充满感激。后来,得知他们的启动资金不足,朱安成的父亲又向亲戚、朋友借钱,凑了20万元资金给他们。

  不怕吃苦建起瓜菜基地

  2007年初,朱安成、宋晓华来到山清水秀的安远县三百山镇。面对这对特殊的“客人”,三百山镇党委书记刘旺清被他们执著创业的精神所感染,当即帮助他们租下咀下村50亩地种植大棚瓜菜。

  大学毕业生投资建大棚种菜的消息在三百山传开后,当地村民非常吃惊。在村民们异样的目光中,朱安成、宋晓华开始了瓜菜基地建设。基地的建设异常辛苦,为了尽快搭起大棚,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干就是9个多小时,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是农家活,睡的是在大棚里搭起的木架床。一个多月下来他们累得疲惫不堪,白嫩的脸晒黑了,手掌磨出了血泡,加上原来没有结痂的冻疮,好几个晚上痛得难以入睡。

  基地建好后,朱安成、宋晓华给基地取名为“宋诚瓜菜基地”,希望通过诚信把事业做大。为了保证蔬菜瓜果质量,他们给自己立下规矩:采取绿色无公害种植技术,规范生产流程,重品质,严把关,不贪图小便宜。

  一年后,他们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有盈余。目前,基地总资产突破50万元,为30多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去年6月,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专栏对他们的创业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心怀感恩反哺“第二故乡”

  安远民风淳朴,三百山人更是热情好客。朱安成、宋晓华把三百山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创业中,当地党委、政府帮他们征地、办证、请员工、联系贴息贷款等,解了不少燃眉之急。县就业局还经常派人到基地,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当创业之路步入正轨后,朱安成、宋晓华说,最想为“第二故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孔田镇上魏村的魏善堂种了他们推荐的小青瓜品种后,价钱比原来的瓜翻了3倍多,如今他逢人便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真了不得!”

  最让朱安成、宋晓华高兴的是,一些客商得知他们创业事迹后,纷纷在安远投资发展大棚蔬菜和瓜果种植,并聘请他们做技术指导。目前,安远县大棚瓜菜种植面积Cye.com.cn已突破5000亩,大量的蔬菜和瓜果也随着三百山的泉水,流进了深圳、香港的市场。今年,他们和深圳、东莞、汕头等地十几个水果蔬菜批发商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于订单较多,目前他们正着手再建40亩蔬菜大棚。

  采访手记:

  农村创业大有可为。“80后”大学毕业生朱安成、宋晓华成功创业的事迹表明,大学毕业生想创业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胆量、能吃苦。大学毕业生创业无论在城市和乡村,关键要寻找好创业项目,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持之以恒,不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