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的私营企业者板中,有个独资经营的金象电焊机厂,电机厂及销售部坐落在广州市老城区一条古旧的街巷里,由私家住房改装的办公楼狭小、拥挤,只三四张办公桌加上些电焊机样品,就把屋子塞得满满的,而正是这间看似简陋的小屋里,厂长谢仲余运筹决策,把个仅400多人的小厂整治得红红火火,年产值有3000万元。
小小改革
羊城的私营企业者板中,有个独资经营的金象电焊机厂,电机厂及销售部坐落在广州市老城区一条古旧的街巷里,由私家住房改装的办公楼狭小、拥挤,只三四张办公桌加上些电焊机样品,就把屋子塞得满满的,而正是这间看似简陋的小屋里,厂长谢仲余运筹决策,把个仅400多人的小厂整治得红红火火,年产值有3000万元。毕业于广州一家机电专科学校的谢仲余干电焊这一行已有30多年,期间,从国有厂到集体企业又到街道企业,辗转选择,最后还是下决心跳出来单干。那是1982年,广州的个体户还只是小荷初露,谢仲余用450元买了些破旧的机器,修理一番,做起了电焊生意。慢慢地就有了资金,添了机器,雇佣了20多人给国有厂做些零配件。长期的电焊营生意使谢仲余发现了一个待开发的电焊机市场。
当时,人们使用的电焊机多的是国产苏式,粗大笨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谢仲余开始琢磨开发一种小型电焊机,1985年,他把一种新型电焊机展示给圈内人,这种电焊机的体积只有国产苏式电焊机的三分之一,功率却没减一分。但因是新产品,且样子怪异,许多人难以接受,谢仲余便采取一种原始的“传销”方式,把新产品交给一些同道者使用,用得好,讨成本价,用得不称心,将机器退回,一传十,十传百,谢仲余的小金象电焊机慢慢地、却是顽强地占领了市场。
科技开门
冯健雄出生在中山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年纪小小的冯健雄,立志长大后要为国家为人民干一番事业。
1991年他毅然放弃了广州那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阜城电子厂。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客户的欢迎。
冯健雄经过酝酿的思想找到了路标,个人富了不算富,人家富了才叫富,他想到个体厂应该向集体厂发展,让更多的乡亲共同走向富裕之路。冯健雄的设想得到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热情支持。1992年8月,这个私营电子厂与镇工业总公司合作,成立了川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冯健雄众望所归当上了总经理。
1993年6月,冯健雄又与公司科技人员合作,研制出国内第一个电子泵开水瓶。为此,他被国内贸易部授予“发展中国家电器事业功臣奖”。公司组建后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便先后开发生产了微电脑电饭煲、全自动电子泵开水瓶、抽油烟机、燃气炉、消毒碗柜、豪华型电子光管支架等一系列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辟了600多个销售网点,“川婷”电器成为市场的抢手货,以至公司偌大的仓库形同虚设,而且常常停满了等待要货的汽车。企业生产的微电脑饭煲、抽油烟机、燃气具还分别获得了全国首届科技“金窗奖”,并被国家消费者委员会评为“信得过产品”,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商品博览会评为金奖。1993年这个500多人的公司年创产值超过1亿元,为国家集体创造利税近千万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技术竞争
广州啤酒厂厂长陈嘉祥,经过出国考察后,认识到;现代商品的竞争实际是技术的竞争,不集中资金革新50年代陈旧设备,就不能快速赶上世界先进技术,就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决定千方百计,集中力量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丹麦嘉士伯啤酒酿造技术。
一些同志听说买这项工艺技术要花100万港币,要占厂一年利润的四分之一,认为不划算!陈嘉祥给大家算经济帐。他说:“引进这项技术,在现有的设备水平上产量能增加一至两倍,利润可以同样增加”。一些同志又说“没有钱”,他说“可以向银行贷款”。贷款不够用,他听说南海县南庄农民正在为闲散资金找出路,陈嘉祥便赶去同农民商量:“可否以产品补偿贷款?”双方一拍即合,终于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不料,陈嘉祥的做法,触动了专事销售烟酒的单位。他们四处告状,说啤酒厂与南庄农民,利用紧俏商品做交易。
各种责难纷至沓来,以致上级有关部门也责成广州啤酒厂停止与南庄的合作,要厂领导写检讨。厂党委书记张稼智支持他说:“厂长走的这条路是搞活经济的变通做法,绝不是歪门邪道,要检讨,我去!”陈嘉祥想:“别人的死钱,变成了我们的活钱,对国家对工厂对农民都有利,不会有错。”始信守着与南庄的合同。广州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肯定了他们的做法。他们又进一步扩大与南庄农民的合作,进行第二期扩建,4000万元资金,一半由南庄农民集资提供,仍以产品偿还。合同签定,陈厂长立即与外商谈判,旋风式似地把先进技术引进来。
一间全新的啤酒厂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过去生产啤酒,一个周期长达75天,现在缩短为22天,设备利用率提高了两倍,能源消耗降低三分之一,仅这一项新技术,一年能创利润100万元人民币。而且,啤酒清爽醇香,质量达到部颁优级标准。美国等一些外商,要求包销到世界各地。啤酒厂短时间内引进一项新技术,结果使广州啤酒厂酿造技术接近了国际水平,荣获了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的开发酿造技术一等奖和引进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0年前,广州啤酒厂整整用了30年,年产啤酒量才达到9000多吨,而1980年后的近五年,年产啤酒量却增加到了5000吨,年创利润增加了12倍,5年胜过30年,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一些开始思想不通的同志说:“如果老是小打小闹,永远也不会有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