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目前邓贵顺苦心创办经营的养蛙基地已发展到拥有种蛙1.2万多对、幼蛙3万多只的规模,按照市场价格估算,公司资产已达到90万元以上。为继续做大做强养蛙业,不久前,他又在中港乡店下村承包了39亩良田,创办生态养蛙基地。
导读:1一位打工返乡的农民工凭着养蛙“三步跳”,奇迹般地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养蛙大户、“创业明星”。他就是宜黄县冠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邓贵顺。
从“泥工师傅”到“改行养蛙”
1984年,19岁的邓贵顺高考落榜回到家乡——宜黄中港乡邹坊村。像村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拜师学习泥工技术,熬满三年学徒期,他带着一把泥刀,外出闯荡打工。福建的莆田、浙江的金华等地方,他都洒下了辛劳的汗水。然而,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20多年,却始终难以实现他致富的愿望。
2005年邓贵顺在浙江温州打工时,连续半个多月都没有找到活干,坐着等活干的时候,他思考起来,这样凭气力挣钱还经常没事做,不如像温州的许多农民一样,自己创业当老板。一天,他突然看到电视荧屏里播出一条“湖南省张家界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棘胸蛙致富”的广告。他眼睛一亮,被那投资小、见效快的广告所触动,于是带着盘缠千里迢迢到张家界去拜师求艺,学习养蛙的技术。
从“试着养殖”到“公司经理”
2005年7月,邓贵顺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终于掌握到了科学繁养棘胸蛙的技术。回家后,创业心切的邓贵顺便在依山傍水又靠近公路的地方,选好一块地盘,作为创业养蛙基地。他投资兴建了一栋平房,按照科学养蛙的要求,在屋内修建了繁殖室、蝌蚪养殖池等,并根据棘胸蛙的生活习惯,科学保持着蛙池内的水温,自配饲料,日夜养护着150对种蛙。这些种蛙产卵后,他精心孵化繁殖成蝌蚪,再培育成商品蛙。天道酬勤,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养殖,到2007年秋他成功繁育出售商品蛙250公斤,获利润4万余元。池内的种蛙留存数有1500多对,蝌蚪有2万多尾。
挖到“第一桶金”后,邓贵顺看到了养棘胸蛙致富的曙光。为做大养蛙业,2007年底,他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邀请本乡龙岗村村干部李冠平投资入股养蛙,并成立了“宜黄县冠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有了20多万元资金投入后,邓贵顺将蛙场周边的4亩多田地长期租赁下来,砌起了围墙,修建了大门和办公场所,对原有的养殖场地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从“独闯富路”到“带富一方”
花香引得蜂蝶来。邓贵顺养棘胸蛙成功的消息在当地传开后,到他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养蛙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面对求他“传经送宝”的村民,邓贵顺没有忘记曾向师傅许下的“要带动村民们养蛙致富”的诺言。2008年春开始向本村及周边乡镇的一些农民传授科学养殖棘胸蛙的技术,并为30多户农民提供了种蛙。为带动这些养蛙户闯市场,他与股东商议后,去年又成立了养蛙专业合作公司。由他的公司为养蛙户提供养蛙技术和种蛙,养蛙户将蛙养大后,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全部收购,运往外地去销售。这一举措,既打消了养蛙户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Cye.com.cn当地养蛙户的发展,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中港乡高山村返乡农民工谢发顺,去年3月到邓贵顺的公司里购买了30对棘胸种蛙,按照邓贵顺传授的技术科学养殖,现已繁殖发展到500多对种蛙,若拿去出售的话,收入远远超过他到外面打工所挣的钱。
冬去春来,目前邓贵顺苦心创办经营的养蛙基地已发展到拥有种蛙1.2万多对、幼蛙3万多只的规模,按照市场价格估算,公司资产已达到90万元以上。为继续做大做强养蛙业,不久前,他又在中港乡店下村承包了39亩良田,创办生态养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