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建议大家少关注成功人物的“今天”和“正面”,多关注他们的“昨天”和“侧面”,前者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中很容易变得模糊而语焉不详,而后者则可能更加客观而有指导意义。当然,“昨天”和“侧面”不是媒体关注的主流,可能相关的信息比较难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最近我看任志强先生在新浪微博里面非常活跃,这本身也提供了一种同以前不一样的交流方式给大家。
这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无论你是否承认这一点。大家都习惯于追逐成功者,而忽略了更多的失败者和“在路上”的人。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含辛茹苦、披星戴月地赶制出来了一个梯子,然后顺着梯子第一个爬上了屋顶。在屋顶上他一脚踢开了梯子,对下面仰望他的人说:知道我是怎么上来的吗,我是飞上来的!这个故事我一直都印象深刻,因为他能够时时提醒我不要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要明白问题的本质——首先,大家习惯于将成功“神秘化”、“符号化”,否则所谓“飞上去”的言论是没有市场的;其次,成功往往不是偶然的(虽然我从来不想忽视运气的重要性),他能够最先来到屋顶,原因是他选择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做梯子)并且执行有力(第一个做出梯子)。
今天讲这个例子,就是想同创业者讲讲所谓“创业成功”的另一面,这个另一面可能是“失败”,也可能是“非光鲜的成功”。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创业成功”。我想仅是这个话题,就够一个专栏的篇幅来讨论了,因此今天就简单把“创业成功”定义为“取得市场认可的比较不错的成绩”。“市场认可”是一个关键词,否则成功就变得没有标准;“比较不错”是另一个关键词,否则成功就会泛滥成灾。
好了,既然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先来谈谈对立面“失败”。显然,“失败”的条件是至少满足以下两项中的一项:第一是市场不认可;第二是成绩不佳。老实讲,我遇到的过来融资的创业者,只要是之前有过创业经历的,绝大部分都是属于至少满足这两条中的一条的“失败者”——要么以前做的事情市场价值不大,要么自己的公司在业界不是领军企业。这两条通俗地讲就是“市场空间”和“行业地位”的问题,也是所有投资者都格外关心的问题,我想之前在这两点上栽过跟头的创业者,下一次创业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做得更好,这也就加大了成功的可能性。
我投资过一家公司,他们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去海外上市,目前公司状况很不错。这家公司的老总做这家公司的时候是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公司算是取得成功但他不是创始核心团队的成员,第二次公司也算是取得成功但他自己在股权方面吃了大亏、没有拿到自己应得的利益,第三次目前看上去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我当初投资他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是因为他的个人经历,因为头两次的遗憾可能让他变得更好、更有经验、更有良好的心态和对风险的把控,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之前的“失败”,就不会有目前距离他很近的“成功”。更多的创业者经历的失败更加彻底,或者是公司选错了方向,或者是公司和行业内的领军公司差距很大,或者公司根本无以为继、关门大吉,我自己对这样的创业者也从来都是“另眼相待”,只要他们认真总结、用心调整,我认为他们一次次的“失败”就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除了“失败”,成功的另一面还包括灰头土脸、还包括狼狈不堪、还包括很多很多“非光鲜”的东西。简单来讲,我自己似乎就没有看过真正光鲜的成功,这可能跟我做风险投资这一职业有关——从他“做梯子”的时候我就在,看到的自然就不是他登上屋顶后的掌声了。
这里,我建议大家少关注成功人物的“今天”和“正面”,多关注他们的“昨天”和“侧面”,前者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中很容易变得模糊而语焉不详,而后者则可能更加客观而有指导意义。当然,“昨天”和“侧面”不是媒体关注的主流,可能相关的信息比较难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最近我看任志强先生在新浪微博里面非常活跃,几乎每个问题都来者不拒,这本身也提供了一种同以前不一样的交流方式给大家。我的微博账号是“经纬张颖”,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同我多交流。
成功有另一面,但这另一面可能比成功本身更加重要,对于希望借鉴成功经验的创业者而言——失败不可怕,利用好了能够强身健体;成功不光鲜,狼狈当中才有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