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
香港大企业家出身贫寒,14岁在一家小塑料玩具厂当推销员。由于工作努力,被老板提升为该厂经理。两年后,年仅22 岁的李嘉诚,自己开设了一家专门生产玩具和家庭用品的“长江塑料厂”。
50 年代中期,欧美国家兴起一股“塑料花热”。李嘉诚立即争取了大量的海外订单,迅速由生产玩具转向生产塑料花。长江工业公司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塑料花工厂,而李嘉诚本人因此也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美称。
正当塑料花大受海外欢迎,行业兴隆之际,李嘉诚却独具慧眼,预料到塑料花将在世界市场由畅销转为滞销,他当机立断,毅然放弃当时盈利仍丰的塑料花行业,重操玩具旧业。果然,不久国际市场的“塑料花热”冷却,行胜暴跌,那些趁热而上的厂家纷纷遭殃,而李嘉诚却在玩具产品中每年仍赚上千万港元。
李嘉诚深谙好花无常开的道理,早在塑料花业兴盛时期,他就认识到,随着香港的繁荣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会日益尖锐,地产业必大有可为。1958年是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香港地价下跌70%,房价下跌30%。房地产业正处于低谷之时, 恰在这年,刚满而立之年的李嘉诚,以百万资本向地产业进军了。
认1958 年到1980 年的22年中,香港地产业历经沧桑,几起几落,虽充满风险,但却百年不遇,机遇迭出。李嘉诚眼明手快。感觉敏锐,善于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机遇,成为一代香港地产大王,例如:1959 年他首先购置的为别人所不齿的工业用地,1980 年以市区平均地价计算,工业地价比当年上涨了281 倍, 而非工业用地及住宅用地也分别为74 倍与82 倍。
1965 年银行风潮及1967 年地产价格狂跌,许多人急于脱手房地产,他却泰然处之,反而认为这是发展地产业的大好时机.继续从事房地产生意,只买不卖。到1972 年,他的公司已拥有35 万平方英尺的房地产业,每年资金收入390 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