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义乌大学生创业:人人都可以做老板(一)
关键词:义乌,大学生创业,网络创业,创业基地
最近,小小的义乌工商学院实现“大奇迹”,成了2009年毕业生漫漫就业途中的“指南针”。大学生毕业人人都能当老板!网络创业可以零成本、零经验!应届“学生老板”开网店最高月入四五万元!

  大学生毕业人人都能当老板!网络创业可以零成本、零经验!应届“学生老板”开网店最高月入四五万元!最近,小小的义乌工商学院实现“大奇迹”,成了2009年毕业生漫漫就业途中的“指南针”。网络创业的希望似乎正浓浓地弥漫开来。

  今年2月起,包括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全国二三十家媒体齐齐扑向义乌工商学院,轮番报道该校学生的创业传奇:全校约1200名学生在淘宝网上开店当老板,其中,60%的学生生活费能够自理,1/3的学生月收入接近普通白领,最高者月入四五万元。

  学校领导不知疲倦地接待着媒体,不遗余力地推销着自己的模式——开辟2600余平方米“创业园”,提供学生免费工作室和仓库;去年底成立“创业学院”;专设新的创业课程,提供针对性培训,且生意做得好还能代替学分。

  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底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毕业困境。

  但截至3月上旬,义乌工商学院已有近400名(14%)学生正式以老板身份毕业,该校近三年的就业率达99%。义乌,一时成了就业“冬天”里的“一把火”。但这把“火”能否温暖两三百公里之外的我们?能否为徘徊迷茫在社会边缘的上海大学生带来启示?“义乌模式”的异地复制会遇到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在义乌、上海两地进行了探访。

  批量“孵化”学生老板

  傍晚走进义乌工商学院,依山而建的宿舍楼群下人来人往,学生们结伴吃饭、泡开水、打篮球,空中回荡着广播台的音乐,与其他高校并无二致。但一跨进创业园,气氛大不相同。与室外的悠闲相反,只听得各教室“嚓、嚓”撕扯封箱带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开始打包发货了。”学生处处长庞海松告诉记者。

  这里的教室如今更恰当的称呼是“办公室”或“仓库”。庞海松介绍,学校在创业园内为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安排了两间房,一间工作一间存货。每个专业共有15个进园名额。

  在创业园的教室墙上,几乎都贴有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海报,他是学生们的偶像。一间教室的墙上还贴着一条大红的横幅标语:“我们的目标是10000分!”10000分是淘宝“皇冠”卖家的信用度,在这里,它暂时代表着4个字——成功顶峰。

  推开“工商管理系创业基地”的大门,只见四周的橱柜上摆满了预备发货的各式小商品:酒瓶伞、喜羊羊玩偶、闹钟、发饰、保暖内衣等,琳琅满目。几个学生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各自的电脑,不理会身边货物有多拥堵,只顾回答客户的提问或浏览商品信息。

  另有四五个男生在教室前方的条桌前忙碌,打包裹、填快递单。有人还戴着一副车间维修工用的厚棉白手套,扯封箱带既快又不剌手,显得特别专业。

  面前的黑板上,有人用粉笔详细罗列着几家主要快递公司的各地发货邮资。在这所学生一年创收总额达2000万元的学校,物流量之大可想而知。为了抢这块“香饽饽”,包括EMS在内的几家物流配送公司已经进驻学校。他们竞相压价,还给出特别优惠——每个“学生老板”都能享受淘宝“皇冠”信用级的折扣,快递费最低至4元。“整个义乌的EMS,去年有1/4的业务在我们这里。”庞老师自豪地说。

  小汤是今年的应届生,记者进门时他边接手机边打开网页,看上去业务繁忙。自去年10月在网上开店创业,他如今的月销售额已有万把元,而同班同学中直接出去找工作的,“做实习服务员,月收入1000元算高的了。”

  这间“办公室”里还有几个他的“员工”,都是低几届的学弟,帮忙做客服、发货等。眼见业务做大,小汤打算再过几个月去外面租房做。他这一进一出,标志着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园又“孵化”出了一个成熟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