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09年第二届上海青年创业先锋”提名奖获得者、思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正宁自己的眼中,这10年人生轨迹原本是一条向上的趋势线,其中的失业经历更像是创业成功之路的一个加油站。
但当时的康正宁已经有了很多应变的经验,他马上将业务转型,并很快发现了新的市场契机——2006年上海迎来了六国峰会。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思亮公司找到了非常好的机会,为六国峰会设计了视频会议系统软件,思亮品牌得以一炮打响。当年,公司的业务量就达到了200多万。
如今,思亮的业务已经涉足建筑智能化和智能监控领域。提及智能监控,康正宁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照相机有笑脸模式,可以清晰捕捉人脸;而智能监控就是使一般的摄像头也能够清晰捕捉人脸。这种技术在许多领域都会得到应用。”
康正宁最为骄傲的是,今年的世博会期间,世博地区周边的监控系统就是思亮安装的。
康正宁原本的目标是到40岁时可以把企业做上市,不过,如今他新成立了一家公司,完全是按照上市公司的模式构建的,并且希望公司能在3—5年内成功上市。目标提前了,对此,康正宁充满信心。
康正宁创业感悟
诚如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所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以为,创业的过程必须走过三个步骤:第一步,实为确定方向;第二步,当为树立起刚毅的信念;而第三步,则必须专注于工作。经过千百度的求索,才会有瞬间的顿悟。
记者手记
一个骨子里透着创业激情的人
康正宁第一次创业起点不低——他的创业团队成员有世界软件大赛冠军队队员、中国漫画大赛亚军等,他也得到了风投公司的关注,可谓出手不凡。
康正宁再次创业的时候起点很低——他只有一个人,一辆自行车和一叠名片,没有办公地点,借用了朋友的办公室联系电话,可谓白手起家。
结果是迥异的,这其中固然有种种客观因素,但是采访康正宁时,你会发现:今年只有31岁的他,骨子里有一种创业的激情。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何会在起点不低的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在另一次起点很低的创业中东山再起的真正原因。
第一次创业失败欠了债,他宁可靠2000元的月薪省吃俭用自己还。第二次创业辞了不错的工作,宁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还乐在其中。如今事业有成,康正宁依旧保持了当年的冲劲,对待每一份工作,他付出的都是十二分的热情。
一个骨子里透着创业的激情的人。加上敏锐的商业嗅觉,独立的判断力,并时刻把经历化为经验,创业很难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