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周大地表示下半年的国际油价走势很难预测,主要还是看国际经济的走势。如果经济还是平缓疲软,那么石油价格也不会变得太快。如果经济复苏得很快的话,石油需求上升,油价就不好说了。总的来讲油价还是受制于经济的影响。
成本油定价的基础是国际原油价格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31日讯(记者施晓娟实习生钟侃清)北京28日中国及时调整油价引发人们对新成本油定价机制的猜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品油定价的基础是原油价格,该低价机制是建设市场机制的一种过渡。
周大地向记者介绍了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原油价格的基础上,加上炼油企业和成品油销售企业这些环节的必要成本和利税,再加上我国实行的石油1块钱、柴油8毛钱的直接消费税,就形成了成品油的定价结构。
他说,成品油的价格调整基本上是以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为基础的。甚至包括成品油的加工成本,也会随着原油的变动而变动。“我们的定价机制既具有成品油价格结构的确定问题,也有成品油水平的调整问题。”
周大地介绍说目前中国的定价机制还是有管制的,并不完全是由生产企业自己随着市场变化来调整价格。“我个人认为这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时的一种过渡,以后会不会有新的变动,要看现在定价机制的执行情况。”
中美油价不具有可比性中国油价三成为税收
有关中国油价成因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也曾引起中美油价是否具有可比性的争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中美油价的差异主要来自税收成本,美国的低价政策不具有效仿价值。
“美国不是好的成品油价格标杆”,周大地解释说,美国在成品油价格的制定方面是完全放开,对成品油的征税比较低以刺激消费。美国历史上形成对石油消耗量大的发展模式,对全世界石油资源控制得很厉害。为了刺激消费,政府就采取低价消费的价格政策。所以美国成品油价格长期以来低于日本、欧洲以及大多数等成品油消费国。
但周大地说,美国该定价政策实行的效果是,使美国成品油消费数量大大超过其它国家,而使用效率大大却低于其它国家。“这次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的汽车工业出现巨大的困难,3大汽车公司中2个都出现破产的危险。美国汽车技术的进步低于欧洲和日本,也是由于长期低价石油造成的结果。”
所以周大地认为,中国不能学习美国的价格管理的模式。中国现在油价虽然比美高一些,但在中国油价里1块钱和1毛钱的消费税起着很大的作用。美国成品油价格里的州税和联邦税加起来比例大概是15%到20%之间,有时还低于15%。而中国对成品油的税收除了消费税以外,加上生产环节的税一共占油价大概30%左右。
“这就是中国油价和美国油价主要的区别,而不是大家想象的说,炼油和销售环节的利润太高。去除税收成本外,中国炼油和消费环节的利润所占比例和美国成品油差不多,甚至有的地方比它还低。”周大地说。
另外他还提到,中国现在开始征收适当的消费税,其实比起日本、欧洲和其它石油消费国,中国消费税的征收额算是比较低的。
成品油调价不可机械化
自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5月7日公布以来,我国上调了2次成品油价格,下调了1次成本油价格。国内有不少声音希望调价更规范更透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为防止投机行为,油价的定价公式和变价时间点不可能完全机械化。
据了解,关于新运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些民众希望价格调整更加规范一些,更加反映国际原油变化的速度或幅度。同时也有些民众要求调价公式更公开透明,调价时间更加准确。
但是周大地认为实现这些期望有一定困难。“定价的公式和变价的时间点不可能完全机械化,否则会引起经销方搞投机,比如说抛售。”在目前这种定价机制下,定价公式和时间点必然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防止由于固定时间和固定公式以导致投机行为的出现。因此变价的时间或者具体数字不可能太透明。
另外,周大地认为调价的时间阶段是否以一个月为基础,必须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国际油价的确有变化,没变化的话就没必要作调整,第二个关于变化速度快慢的问题,如果国际油价变化确实像去年变化幅度非常大非常快,一个月调整一次可能大大落后于国际变化。“一个月时间生产方可能亏损很多。如果国际油价变化速率和幅度比较大的话,时间可以考虑缩短,但是国家不可能每天都在调整价格。”
我国成品油价在世界中等偏低
“我国成本油的价格在全世界消费国里是中等偏低的水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
周大地说,现在欧洲、日本、香港,以及我国周边的石油消费国,成品油的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它们成品油的价格大概不到10元/升,或者13、14元/升。在消费大国里,现在可能只有美国比我们低一点,可能比我们低1元左右。”
据周大地透露,世界上有些石油生产国的油价的确比较低,但它们都不是消费石油的主流国家。所以他认为中国现在的油价在全世界消费国里处于中间偏低的水平。
当记者问到我国成品油价是否与国民的平均收入相符时,他认为这要相对来看,我国收入分配在国民之中并不平衡,真正直接消费到成品油的这部分人消费水平不低。我国很多城市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上1万美元甚至几万美元,汽车消费主要就集中在这些地方,而且集中于这些地方的相对高消费人群。现在中国家庭的汽车拥有率仍然是2%或者3%左右,即使在北京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购车。
同时周大地认为另一方面,把油价与其它商品的价格比较起来,我国很多商品已经国际化,特别是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低油价政策是不可能的。“尽管从中国整个全民消费水平看,我国的石油价不算太低,但是从消费得起汽油的这部分人来看,他们已经是买得起汽车配得起鞍的,或者他们就应该买高效低油耗的车,这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石油占能源结构不到30%仍要高效节约
目前我们石油进口50%以上,我国结构能源是不是存在问题?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石油在能源结构中占不到30%,但在石油消费上仍然提倡高效节约。
周大地说,我国能源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不算高,而是煤炭比例太高。“国际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在能源结构中占60%左右,而我国现在才占30%不到。”所以他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主要是通过减少煤炭消费的比例。
不过提到我国石油进口的程度很高,周大地认为尽管石油消费不可避免会有所上升,但我国还是要提倡高效节约,不可能鼓励奢侈消费。“实际上在很多国家里,有汽车不代表你天天就必须开汽车,干什么事儿都要开汽车,”周大地笑道。
据周大地介绍,现在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消费,还有相当一部分和生产相关。比如长途运输、化工产品都要消耗很多油。但是根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家庭用的汽车可能会成为石油生产消费的主要方面。
他说,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使生产环节消费石油的部门、行业,进一步节约石油的消费。另一方面,从消费环节看,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给公众提供更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比如提供更多的地铁和更方便的公交系统,另外也提供价格较低、高效低耗的汽车,比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为主的汽车,这样在满足公众交通消费的同时,也使我国石油消费不至于增长过快。
周大地:海外石油并购有助抑制油价上涨
能源企业海外并购加快了步伐,近日“石化双雄”13亿美元赴安哥拉购油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海外石油并购能抑制油价上涨,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供应能力。
“世界石油企业都是高度垄断的,也是世界大公司云集的地方,全世界财富500强前10名里面有6名都是国际石油公司。”周大地认为石油行业需要大投资,也有很大风险,除了技术性的地质勘探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稳定的国家环境。而目前世界很多地方还在进行内战,还有很多反政府武装组织等,这都对石油业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周大地认为在现在国际地缘政治条件下,通过强强联合,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进入石油行业的上游,这将增加全世界石油供应,也能遏制石油价格过度上升,而且也将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供应能力,从长远来看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他进一步解释道:因为我国几乎单纯是进口国,进口石油占了一半以上,预计以后还会增加。如果中国只会买油,不会打油,就会显得很被动。其它国家提高石油价格中国就只能忍气吞声了。而如果中国能进入石油行业的上游,一方面能增加供应量,抑制油价的过度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原油上涨,我国也可以减少损失,有所受益。
周大地:下半年油价走势受制于经济复苏情况
上半年国际油价反弹,下半年油价走势如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油价走势受制于下半年经济复苏情况。
周大地认为上半年国际油价反弹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油价反映了民众对市场的预期。“大家对经济下滑是否到底,会不会出现复苏,消费是否还会增长有不同的预期,大家都希望经济往好的转。”
但是他又指出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供应方对油价的控制。因为石油本身不是一个随便可得的商品,石油平衡不完全由消费方控制,“当然中国是石油进口国,我们希望原油价格便宜一点。但是从世界情况来看,这不取决于我们。”而生产方则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促进平衡。因为石油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国家的利润来源,促进油价上升是很多石油生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的共同利益。
周大地进一步解释说,对于很多石油输出国而言,石油价格与它们的经济紧密相关,很多国家希望经济危机不要扩散到它们国家,所以使油价保持较高,或者不要过低对国家GDP很关键。在这些因素的驱动下,油价便呈现上上下下的波动。
另外,周大地表示下半年的国际油价走势很难预测,主要还是看国际经济的走势。如果经济还是平缓疲软,那么石油价格也不会变得太快。如果经济复苏得很快的话,石油需求上升,油价就不好说了。总的来讲油价还是受制于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