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理财专家是自己
关键词:理财专家,自己,股神,投资,获取财富,手段,艺术
到此我们也可以悟到了,"股神"是天机不可泄露,谁鼓动你"按照巴菲特的方式投资",都是不得要领的。投资是获取财富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股神”巴菲特走下“神坛”,并没有什么意外的。作为一位市场的参与者,重要的是,能够不断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

    金融投资是投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不可能100%准确预测到未来的每一个波动。理财专家,专家理财,老百姓该相信谁的话?

  股市没有专家。即使是有着“股神”称号的巴菲特,其投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失手。上月底,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投资收益为1.17亿美元,比一年前的29.5亿美元下降96%。从全年业绩看,其收益从一年前的132.1亿美元降至49.9亿美元,下跌62%,创6年来新低。自巴菲特1965年接手以来,哈撒韦公司只有在2001年和2008年出现账面价值下跌情况,其中2001年跌幅为6.2%。因此,巴菲特去年投资的“糟糕记录”创出了他掌舵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来的“新低”。而“股神”也在致股东信中承认,去年一些投资的时机没有把握对,给公司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

  巴菲特长达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挫折失误不止一回,所以,崇拜者大可不必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感到幻灭。不过,信奉所谓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人,真的了解巴菲特是怎么投资的吗?既然被誉为"神",就意味着巴菲特不是一般人能随便模仿的。不仅不可能随便模仿,而且不可能随便读懂。

  有人把巴菲特投资理念总结为两条: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说得细一点有: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在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等等。

  两条巴菲特经典理念中,"长期持有"比较通俗,投资是长期行为,短期投机总会输。这四个字也深受基金公司的喜爱,总拿来对基民循循善诱:要有耐心,不要怕跌,十年二十年后再看翻了多少倍,国外基金是买来养老的,要一辈子持有。后来,专家出面指出,把长期持有理解为放着不动是片面的,是误解。比较激进的说法是,"巴菲特神话"是"美国梦"的泡沫,利用人们更倾向于轻信的心理,放大并神化了其实具有特殊性的巴菲特,使其成功个案成为"新美国梦"的典型代表。在跌得头破血流之后,人们才慢慢意识到,一分耕耘十分收获的致富方式只是偶然事件,巴菲特不可复制。

  其实,两条理念中"价值投资"是"长期持有"的前提,没有了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只是个笑话。问题在于,专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巴菲特是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的,一条鱼最肥最安全的中段到底怎么定起始点。巴菲特为什么买可口可乐,为什么不买微软,他对微软的判断是真知灼见还是老人家明智地远离他不懂的新技术?如果是后者,就没必要机械地仿效他对行业的选择了。

  巴菲特用他自己的行为证实了私有信息对获得超常收益的重要性。巴菲特买股票就像参与一场你死我活的暗斗,时时刻刻必须十分小心才能做到稳操胜券,他制定了严格保密的办公"原则",绝对要求每一位员工配合自己做到不能让他人提前看到或感悟到自己的行动,甚至包括不能让自己将要收购的企业经营主和自己的合伙人以及自己的亲人事先知道。巴菲特有这么多独到的投资战略和战术,为什么在学术界却不那么"入流",原因主要是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巴菲特的投资战略演绎不出用之四海皆准的一般投资规律,他更多的是通过对个案精心细致地剖析,来找出为数不多的几只低估的股票,然后通过"场外交易"或者干脆"捡便宜货"的非市场交易方式去大量控股,并长期持有,以确保账面上的财富价值。这样就无法通过资产的市场化交易机制来评估这种财富水平,所以,他的投资观也就无法融入到建立在"公平竞争"的价格体系上的经典的投资理论中来。

  其次,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令人惊叹,但无法复制。他对私募股东"苛刻"的要求,他的个人挖掘信息的能力以及他对企业股权特有的争夺方式等,都是他获得辉煌成绩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从他的妻子儿女也无法复制他的投资规律中也能窥见一斑。

  第三,巴菲特投资诀窍确实还有很多可值得研究的地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本人也不愿意过早地去向公众介绍他自己成功的秘诀,巴菲特投资理念较为"朴素",但他的投资战术却很精妙关键,他常常是在一个和任何人都隔绝的环境中做出重大投资决策的,所以,尽管每年他会在股东大会上宣讲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持仓状况,但是,他从不轻易透露自己的投资战术,哪怕对得到他信任的传记作者,也很少透露自己这方面的投资心得。所以,学者就无法通过规范的学术渠道去获取他的与成功致富密切相关的投资学说。

  到此我们也可以悟到了,"股神"是天机不可泄露,谁鼓动你"按照巴菲特的方式投资",都是不得要领的。投资是获取财富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股神”巴菲特走下“神坛”,并没有什么意外的。作为一位市场的参与者,重要的是,能够不断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