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须吃透三句话则人人都将成富翁(一)
关键词:理财,富翁,理财专家,金融投资技巧,百万富翁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术操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

  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京华网 原文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

  “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