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着铃铛、蹬着三轮,吆喝声尾音袅袅……昔日收废行当,如今正悄悄变化。上海市率先尝试的“在线收废”已于去年下半年实现全市联网,市民只需轻点鼠标或打电话预约,身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收废。
一是废品回收体系。从2003年7月18日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开通起,新锦华就与上海东华大学电子研究所联合开发电子网络平台,不断提高在线收废技术含量,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做好“在线收废”企业品牌;借助“在线收废”网络平台不断拓展网络收购客户群体。去年,新锦华还与东华大学联合研究开发了废品网络交投自动分离系统,从技术上解决了跨区域废品网上交投的难题,利用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平台,实现9个中心城区的联网业务。
二是废品加工体系。“回收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回收的废旧物资经分拣后,最终要通过加工处理变为再生资源。据介绍,目前回收的废品都是廉价物资,而经过分拣、加工的废品,其价值至少可以提高30%,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来源于加工。例如,目前回收到的废纸,每吨只有1000元左右,经过分拣、加工过的废纸可以卖到每吨1400至1500元;废钢经过分拣、打包后,每吨卖价可以增加400多元。目前,新锦华正在积极通过企业改制,寻找战略投资伙伴,筹措资金,选择、购买30至50亩土地,建立废品加工处置中心,购置先进的废品加工设备,将回收的废品全部加工成半成品。届时,各区回收的废品也可以在新锦华的废品加工处置中心集中分拣、加工,提高废品的价值。
三是废品交易体系。全市的废品通过回收和加工两大体系运营后,废品资源将进一步集中,作为社会不可多得的再生资源之一的废品交易将实现市场化、电子化运作,走进废品资源交易所。
四是废品连锁体系。在全市“在线收废”网络平台基本完善后,将进一步拓展网络空间,与长三角地区的供销社合作建立“长三角废旧物资回收、交易网络平台”,融入“长三角”共同体发展架构,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平台,实施全国连锁经营,再对接国际再生资源交易网络,融入国际化的大市场,打响中国企业真正的民族品牌。
自创品牌
目前,再生资源已成为全球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供销系统每年废旧物资回收总值约380亿元,加上全系统的废旧物资市场交易额,可达700多亿元,占全社会回收(不含铁路、石油、钢铁等系统内部回收)总值的50%以上。根据这个数据,全社会再生资源可利用价值起码在1000亿元以上。
废品回收这块不起眼的“边角料”,如今唱起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大戏。长宁区新锦华集团精心编织废品回收网络,把老行当做新、做大、做强,逐步成为社会化运作的废品回收大户。
据了解,日本NHK卫星电视台曾经跟长宁区供销社联系,表示要拍摄“在线收废”的“操作、回收、处理流程”,被薛光明谢绝了。德国最大、欧洲第二的垃圾处理公司瑞斯曼废物处理公司派人四次到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找到薛光明,表示要花六七百万元收购“在线收废”的网络。薛光明答复:“合作可以,但我们不卖网络,这是我们自己的品牌。”
薛光明设想,第一步开通全市9个中心城区的网络平台,“这个区域联合起来一年废旧收购额可达到60到70亿元”;第二步,他们想与“长三角地区”的供销社合作,建立“长三角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平台”,“这个区域的废旧额有100多亿”;第三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平台,“这个市场就无可估量了”。
“在线收废”是对原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一种革命,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需要这样的开拓。新锦华在线收废下一目标是用3-5年时间,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打造一条以信息化为中心,集成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交易和连锁体系的产业链,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的行业门户平台。
用鼠标代替摇铃,绝非一次外在形式的简单转变,而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表面上只是小小的改变,但却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