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一来可以通过创业成功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农村与城镇收入差别。二来劳动者自主创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三是可以避免农村大量劳动力“候鸟式”流动,为新农村建设工程留住更多人才。但是,现实中,农村劳动力要想真正实现创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困扰农村劳动力创业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是融资难问题。相关机构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外出返乡农民回乡创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有限资金大多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近八成农村劳动力回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二是劳动者自身素质、创业能力与项目选择问题。创业有风险,对创业者本身来说,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自主创业,创业也不能是一时冲动。而现实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企业知识缺乏了解,企业管理能力较差,创业时盲目性大,结果是开得快关得快,损失惨重。同时,农村劳动力在选择创业项目时也存在着盲目性,没有考虑到立足本地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及拥有的专业技能与所能支配资源,选择的项目不适合自己,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针对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服务问题。创业服务是农村劳动力创业成功的催化剂,而现实中,服务于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服务机构数量少,服务有效形式不多,服务质量上参差不齐,很大程度停留在形式上。
针对困扰农村劳动力创业成功的这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两项工作,即“引导”和“服务”,具体就是做好“想”、“会”、“能”、“服”四个字。
“想”就是政府层面上,要大力营造优良创业环境,使劳动者“想”创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机构参与的农村劳动力创业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农民创业的重要意义和国家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使创业深入人心。通过农民创业成果展、举办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典型报告会等活动,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灵感,形成尊重创业、竞相发展的社会氛围。
“会”就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使劳动者“会”创业。一是转移创业培训工作重点,由原来重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向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转移,拓宽创业培训范围。二是拓展创业培训内容,突出农民创业特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针对农民创业过程中创业意识问题,增加创业意识培训的内容,语言更通俗,案例更贴近现实生活。项目选择上提醒学员要立足农村、结合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小”、“特”见长,树立“大”产业意识。三是加强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服”就是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创业保驾护航,使创业者“能”创业。一是利用资源搭建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免费为创业者收集适合农村创业的项目信息,进行农村创业项目“展示”,提供开业指导、培训、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实行跟踪服务,排解劳动者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三是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创业见习服务,提升劳动者的企业管理能力。把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中小企业组织起来按企业分别建立起制造业、服务业、农林牧副渔业、批发业、零售业见习基地。想创业但是没有创业经历的学员,创业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自愿,按照专业分类安排到创业见习基地挂职锻炼,学员在见习单位可以轮岗挂职。
四是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为农村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提高贷款额度、简化申请程序、放宽反担保形式、拓宽放款渠道等方式,使小额担保贷款在促进农村创业带动就业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五是做好创业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在农村劳动力创业中的作用。拓宽创业培训范围,将原来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培训扩大为所有农村劳动力,利用创业培训,教会农民朋友如何创业,如何选择好的项目,如何规避创业风险。六是大力发展我国的创业服务公益性机构和私营机构,培训更多专业从业人员,从“质”与“量”上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