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凯投资姚继平:以做企业心态做投资 重团队合作
关键词:普凯投资,姚继平,企业心态,投资,团队合作
“而投资机构的人,都是些所谓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专业人士,其实企业家并不是很愿意跟这样的人交流,尤其是没有财务背景的老板。”姚继平说,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企业家待上一会,就会藉着打电话或者有别的急事一去不回,留下CFO跟机构交流。

   普凯投资创始合伙人兼主管合伙人姚继平是台湾人,但除了稍微有点台湾口音之外,几乎听不出多少痕迹。这位投资家语速很快,中气十足,谈到跟大陆企业家沟通,谈到普凯的投资理念,语气坚定而透着自信。

   来自美国的普凯迄今选择投资的企业有10家,其中已经成功退出的有尚德电力、小肥羊、浙江天能等3家。05年因为投资无锡尚德,普凯一战成名,当时普凯还是个只有2,000万美元的小型基金。在其他投资基金还在犹豫时,普凯第一个表态接受国有股退出的不确定因素,打破了整个融资的僵局。业内公认,普凯是一家稳健和眼光很准的投资机构,至今,他们还没有一个失败的投资案例。

  以做企业的心态来做投资

  虽然每年要看大量的企业,但普凯现在一年只投资3-4个项目,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姚继平认为,投资之后的管理很重要,投资的速度要跟管理的容量和能力匹配,“我们算过,依我们目前的人员配备,可以同时管理12家被投资企业,超过这个数量就不切实际了,不可能给企业提供实质的帮助。”

  他有深厚的实业经验,成立普凯投资之前,曾担任德派克集团(Texpack)的董事及执行副总裁,从198 9年起便开始负责该集团在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印 尼、印度的运营管理,亲自创建了12家分厂。不仅姚继平,普凯的创始人都曾长期深入传统行业和实业企业,这家投资机构是“以做企业的心态来做投资”。

  从无锡尚德、小肥羊到克缇美容,普凯投资的案例一直偏重于传统行业。对此,姚继平给出解释,风险投资本来就是起源于硅谷的概念,美国的产业状况,决定了新的机会基本都蕴含在新兴的TMT(电信、媒体、科技)产业里,西方国家的传统产业增长有限。但中国不一样,由于特殊的国情和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传统产业同样蕴含着巨大的成长机会,而且与TMT产业相比,传统产业的估值比较合理,普凯的合伙人又对于传统行业相对熟悉。

  姚继平说,在普凯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这样的理念,普凯的投资人之所以会选择投资一家企业,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以及这个团队愿意接受我们提供的帮助,我们才去投它。”

  “挑企业的时候,管理层能不能跟我们work together,非常重要,我们要了解创始人和管理层是不是能接受投资方对改善企业永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到底管理团队的个性是不是能够被我们影响。”

  虽然股权投资,从一开始进入就是注定最终要退出的,但毕竟“大家在一起要相处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投资者和企业共同的目的是把企业做好,能够成功上市,所以普凯一定要跟企业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跟企业家谈什么

  普凯投资的10家企业,是姚继平从看过的1,000多家大陆企业中筛选出来的,虽然不是每家企业都会深入跟踪,但大部分都需要进一步接触。自然,他积累了大量与企业家打交道的心得。

  他认为,不少大陆民营企业家的心态“很复杂”,这是中国近二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和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独特的发展轨迹所造就的特殊现象。“外国人是不会理解的”,他笑言。

  姚继平认为这些民营企业家有两个层面的心态:一是多年来辛苦奋斗造就的成功,让企业家会有一种骄傲。但同时,在有了今天的成功之后,在专业知识方面可能仍然有若干欠缺,所以内心深处会有自卑,“但又不能轻易表达,毕竟已经到了那个层级,下面有几千个人,有很大的公司,到哪要有老板的架子”。

  “而投资机构的人,都是些所谓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专业人士,其实企业家并不是很愿意跟这样的人交流,尤其是没有财务背景的老板。”姚继平说,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企业家待上一会,就会藉着打电话或者有别的急事一去不回,留下CFO跟机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