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现在是最兴奋的时代
关键词: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兴奋时代,战略考虑
为了让达晨生存下去,刘昼也曾尝试做创投以外的投资,比如法人股投资,甚至还尝试过不良资产处置以及房地产开发,但后来出于战略考虑,最终没有进行下去。“中国的经济向好,这是肯定的。改革开放30年,GDP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是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的根本背景。”

    在最困难的时候,刘昼仍然相信,创业板这匹狼肯定是会来的。或早或晚。

   2009年,狼真的来了。刘昼创建的达晨创投全副武装等了10年,终于赶上了创业板第一拨,收获颇丰。随着亿伟锂能、爱尔眼科和网宿科技成功登陆首批创业板,诸多光环被罩在了达晨创投的头上——“创业板最大赢家”、“创业板猎手”,刘昼也被称做创投界的“金手指”。

  刘昼说,这一切都是媒体赋予的。不过幸好当初坚持了下来,这让他迎来最令人兴奋的时代。

  黄金时代

  在达晨总部及各地分部里,最显眼的一面墙上挂着50多个公司的LOGO。这些公司犹如他们的孩子,每来一拨客人,刘昼和其他达晨人都忍不住给大家介绍一番。

  有人说,达晨是50多家公司的背后股东,想不当创业板赢家都难。刘昼笑笑,说刚上3家不算什么,竞争才刚刚开始。

  2009年,刘昼和他的团队完成了5亿多元的投资。这笔钱,有的做了卤鸭翅膀,有的做了游艇,有的变成了高科技的服务器,有的拿去买了化肥……不过,刘昼认为,他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一些。他依然早上8点上班,坚持读报1小时,他说自己需要随时关注市场,读报也可能读出好项目,做风险投资就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2006年后,刘昼开始带着投资团队,马不停蹄地看项目,并在当年投资了4家企业;2007年,投了12家;2008年投了18家,投资额高达4.2亿元。

  要让刘昼拿钱给你,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他们会要求见90%以上股东和管理层;会在你公司连续呆上超过6天,对至少7个部门进行调查,包括团队、管理、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还要求请来4个你的客户,然后背着你跟他们面谈;调查3个以上的同类企业或竞争对手;问你至少20个问题……他们主张“以外资眼光看项目、以内资手法做项目”,也就是说,要迈过他们的门槛,比外资或者其他内资都要麻烦。

  不过,刘昼会对你说,你需要找一个适当的、有品牌的风险投资。这就像谈恋爱,要选择合适的、谈得来的,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富有的。既然是从恋爱开始,当然不能太冲动。所以,达晨很多项目从接触到最后合作,都会持续个两三年。

  或许不能说创业板成就了达晨和刘昼,但是创业板带来的眼球着实让他们的名气从业内走向业外。2009年对中国VC行业来说,是非常复杂的一年。2008年之前的中国创投市场上80%是外资基金,2008年降到了65%,而到了2009年已经是内资基金和外资基金平分天下的格局。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国内融资、国内上市。

  年过不惑的刘昼看着10岁的达晨系说,现在,是最让人兴奋的时代,是本土创投的黄金时代。

  晨光白昼

  回忆过去,刘昼认为最值得自己感谢的一个建议,来自于老上司龙秋云。龙秋云可能也在想——幸好这句话是对刘昼说的。

  10年前(1999年)的一天,湖南电广传媒董事长龙秋云笑着对手下的一个总经理助理说:“给你一个亿,到深圳去开个风险投资公司吧。”当时龙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可以为上市公司贮备项目、完备产业链;二来,搞得好说不定可以赚不少钱。

  这个小助理,就是刘昼。当时,他刚三十而立,不出意外的话,他在电广传媒这家上市公司里的光明未来几乎已经可以触摸得到。

  不过直觉和经历告诉他——龙秋云指出的这条路,前途无穷。当时,深圳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会上“创业板即将推出”的传闻鼎沸。深圳市的一个主要领导甚至呼吁大家,“准备好钱袋子到创业板来淘金”。之后的一两年内,国内创投首度达到了高潮。2000-2001年,仅深圳设立的创投机构就近200家。

  顾虑也不是没有——担心人生地不熟,不知自己能否胜任……但是刘昼无暇多想,他说,在那种投身创业投资的疯狂热浪中,恐怕任何人都很难置身事外。他很快就带着龙秋云1亿元的承诺,和电广传媒投资部的两位同事离开湖南,来到深圳。次年4月,他的创投公司成立,取名“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晨光开启白昼。刘昼希望,自己和达晨都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10年之后,达晨创投管理着近30亿元的资金,刘昼则已是在中国创投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一切,得来并不顺风顺水。

   最痛苦的时候

  生活就像在看似无边的海洋中泅渡,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2002年,整个中国创投行业还未展开就遭遇第一次风暴。创业板就像忽悠“狼来了”的那个孩子,喊了几次不见狼的踪影,大多数人撑不下去了。适逢2001年全球网络泡沫破灭,大把的真金白银打了水漂。但也就在此期间,刘昼主导达晨完成了两笔投资——960万元参股同洲电子,1480万元参股拓维信息。这为后来达晨翻本埋下了重要伏笔。

  大市暗淡。几乎每周,都会传来同行撤离的消息。看着同行者一个个消失,走下去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

  刘昼和达晨开始苦苦挣扎。他回忆说,从那时起到2005年长达3年多的时间,达晨过得非常艰辛,缺人、缺钱,缺退出渠道。为了度过整个创投行业的冬天,达晨每个人工资发得都很低。每年仅投资一两个项目。电广传媒的一些高管建议刘昼将达晨从深圳撤回长沙,至少可以省不少费用,有人甚至建议撤掉达晨。

  为了让达晨生存下去,刘昼也曾尝试做创投以外的投资,比如法人股投资,甚至还尝试过不良资产处置以及房地产开发,但后来出于战略考虑,最终没有进行下去。“中国的经济向好,这是肯定的。改革开放30年,GDP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是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的根本背景。”

  2005年,深圳创业同业公会再次统计时,原本浩荡的创投队伍,只剩下十多家了,大多都选择了退出或转型。

  证监会2005年实施的股改让刘昼看到了曙光。股改的成功,出现了后来新股发行的全流通,而创投的主要退出渠道是通过资本市场IPO退出。2006年,达晨投资的首个项目——同洲电子上市,为达晨带来了近30倍的回报。2008年,拓维信息成功上市,给达晨带来的投资回报高达40倍,为其赢回了资金和“名声”。

  今日的达晨,与四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可谓兵强马壮。2009年3月底,刘昼在写给内部员工的文章中,下达了这样的作战计划——“选择好行业或子行业前三名100家标的物揣入囊中,是达晨这两三年的主攻方向。”

  现在,离100家还差不到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