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晖投资等注资磨铁图书1亿多元 民营出版最大投资
关键词:鼎晖投资,磨铁图书, 民营出版,数字出版,媒体概念
不管怎样,中国的民营出版商是小公司,最大的公司磨铁图书今年的码洋6个亿,实际收入大概有3个亿左右,博集天卷的码洋约为4个亿。民营出版在未来数年,不管是数字出版概念还是全媒体概念,对于出版业都是有待开发的新领域,现在未必有明朗化的格局,但变化已经开始,实力强大的出版商将会抢占更多资源。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民营出版的新格局将会更加明朗。

    互联网出现,电子设备快速更新,民营出版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模式,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出版业中守住自己的“地盘”。

   2010年8月,鼎晖投资正式注资磨铁图书,与第一轮的风险投资商共同注资1亿多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风险投资砸向中国民营出版业的最大一笔投资。

  注资一个多亿在民营出版社意味着什么?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认为有了这笔钱,平台战略就有了初步的资金后盾:其一,可以签更多的作家,推进很多公司业务;其二,沈精心选择的鼎晖投资不着急让他们上市,也没有对赌协议,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磨”出一本好书。

  在中国出版业,民营出版商以前所未有的攻势成了出版市场的明星:《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杜拉拉升职记》、《求医不如求己》、《藏地密码》等书籍,都出自这些尚靠购买书号或者与出版社合作才能正常运营的公司。这些公司在运营传统出版业务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模式,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出版业中守住自己的“地盘”。

  出版运营平台化

  在民营出版格局中,盛大的资本最大。盛大文学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子书平台——云中书城,其CEO侯小强与众多作家交情甚笃,而且背靠着资本雄厚的母公司。清科资本投资经理雷中辉认为,盛大可以借助数字平台优势,以高分成签下众多畅销书作家,加上他们在传统发行方面的努力,要成为行业中的拦路虎并非不可能。

  盛大“三下五除二”将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内容及衍生产业链纳至靡下,“强势整合+后续发展”,而作为民营出版行业的领军企业,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则有另一番规划:“我们希望坚守内容产业这个原点,通过这个点去放大,先发展后整合。我们要有耐心把内容做到极致。”

  沈浩波认为,目前出版企业可以总体划分为研发和运营两个大的环节,即生产内容、运营内容。磨铁图书在逐步夯实整个运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在研发上实现平台战略:越来越多优秀出版人汇同作家创造内容,然后通过磨铁图书强大的运营平台展示效率、抵达终端读者。

  磨铁图书选择了打造一个出版运营平台的发展模式。“平台式”发展模式在互联网界被极限放大,做平台的公司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腾讯的QQ即时通讯平台还是淘宝的电子商务平台,亦或是盛大鼓励创新的“18计划”,都属此类。

  磨铁图书想打造一种大的“通路”概念,模式与盛大的“18计划”很接近——市场上各种小的游戏创意团队汇集于盛大,被选中的游戏可以借助盛大的成熟运营平台最广泛地到达消费者面前。沈浩波想让那些独立的、有才华的出版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跳舞”,这是他的梦想。

  沈浩波的战略体现在磨铁的发展上,从今年开始,磨铁图书不再“突飞猛进”了,《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已经达到300万册左右,这样的书不可能每年出现,磨铁图书的策略是保证每年10万册销量以上的畅销书不断增加,体现平台的价值。今年他们计划推出600种图书。在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的前100名图书排名中,各有20本左右都出自磨铁图书。

  在行业内排名前列的博集天卷更注重“单品效率”,他们一手打造的《杜拉拉升职记》就是他们“精雕细琢”的代表作。博集天卷资深编辑一草说,今年公司的出书量在200本以下,但他们力图将畅销书的比例提高,从而提高利润率。 

  原创作品为王

  “不管未来的时代导向会怎么样,好的内容总会有巨大的需求,这样的内容也会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传播,谁能拥有最多、最好的内容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出版是内容产业最前沿的焦点,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认为传统出版商有可能成为有一个大传媒概念的全媒体公司。”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说。

  出版商的本质就是一个内容经营者,清科资本投资经理雷中辉对此的另一种诠释是“内容开发运营商”,而商业图书又最能体现出版商在内容经营上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沈浩波他们的强项,数字出版又为他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巨大的思想价值的变现可能。如果这样,民营出版商所策划的类似《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杜拉拉升职记》、《求医不如求己》、《藏地密码》等超级畅销书籍,就应该不仅仅是卖纸书的事儿。这或许是沈浩波加紧打造平台的原因。

  “这是资源和资本的战争。”精典博维总经理陈黎明说。今年年初,名不见经传的精典博维从多家出版商的竞争中“夺”走了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破译小说巅峰之作——《风语》,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祭出了“千万稿酬”的条件,而麦家曾经是磨铁图书旗下的重要作者。

  “现在有很多好作家都想签给我,他们都希望我能给到《风语》这么高的版税,但我只能满足三五个这样的作家。”陈黎明说,他迫切希望有庞大的资金注入,然后跑马圈地,有几个出版社找他谈过战略合资,但出版社都觉得自己都很难保证有这么雄厚的资金稳固这个市场。

  目前,磨铁图书的签约畅销书作家约为70个左右,精典博维的数量则在30多个。除了通过不断“砸钱”搞定畅销书作家,磨铁图书、博集天卷、读客这样的民营出版公司,更善于自己“创造”畅销书。

  磨铁图书旗下多部畅销书就是这样出品的:由编辑主导创意,做出一个非常详细的大纲,甚至为作者提供或补充鲜活的故事和细节。一年前磨铁图书出品了畅销书《做单》,他们挖掘出一个IBM公司的金牌销售,从一开始磨铁的编辑就在介入,最终打造成了一本红极一时的畅销书。

   数字化出版

  从结绳记事到龟甲、牛骨刻字,从竹简、锦帛到纸质图书,出版业已经不仅仅是印刷出书这么简单,尤其是互联网出现、电子设备快速更新之后,出版的概念又更新了2010年7月美国有则新闻:一个叫安德鲁·怀利(Andrew Wylie)的美国文学经纪人当天宣布抛开传统出版商,从几家美国最大的出版公司一举揽走了17位金牌作家,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另立门户,成立奥德赛出版社,专营这些作家20部作品的数字版权,并且选定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平台独家销售。

  数字出版,一个新的概念诞生了。奥德赛出版社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轻公司”!让传统出版模式下长达三四个月的回款周期见鬼去吧;让惊人的退货率消失为零吧;让庞大的库存一去不复返吧。而这一切,对于传统出版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万榕书业的路金波认为:“过去10年互联网怎么改变中国,未来10年数字出版就怎么改变出版业。”2010年,路金波希望万榕书业有10%做数字出版;2011年达到“721”,即70%纸质书、20%数字出版、演出市场(话剧、电影)占10%;再后面就是“433”,逐步淡化传统出版载体,扩大新途径。

  为此,他们开始了与方正“全方位”的合作。路金波的“算盘”是这样打的:一本书的数字版售价是纸质书的1/3,大概八九块钱,然后由方正、万榕和作者三方分成,万榕的收益在40%,相当于3元多,作者拿30%,这两方面的收入都与出版传统纸质书不相上下,但却减少了传统出版的风险。

  但是绝大多数民营出版商仍然对数字、纸质同步出版极为审慎。博集天卷2007年就开始试水数字出版,他们甚至把招牌图书《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子图书版权出售给了新浪,但是三年来,他们只收到了6000元的收入,这还是在不胜其烦的催款下得来的。这种销售带来的副产品是这本书的电子文档“到处都有了”。这无疑对这本书的主要盈利渠道——传统图书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伤害。

  博集天卷副总经理王勇对数字出版的态度颇能代表众多出版业界的想法:首先要有出版定价权,第二要有渠道的管控权,渠道分销时卖给谁、怎么卖,要有权限参与,否则“就先冷静观望”。

  在美国,定价权之争也如火如荼,在电子阅读器推广初期,美国亚马逊将数字图书价格定为9.99美元,而美国一般纸质图书价格在26美元左右。出版商认为这损伤了他们和作者的利益。直到苹果公司的出现才打破了这场僵局,出版商有了定价权,从而也推动了美国亚马逊数字出版的提价。

  不管怎样,中国的民营出版商是小公司,最大的公司磨铁图书今年的码洋6个亿,实际收入大概有3个亿左右,博集天卷的码洋约为4个亿。民营出版在未来数年,不管是数字出版概念还是全媒体概念,对于出版业都是有待开发的新领域,现在未必有明朗化的格局,但变化已经开始,实力强大的出版商将会抢占更多资源。也许再经过一段时间,民营出版的新格局将会更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