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财富与成功,有的人急功近利,有的人不择手段,有的人因小失大,有的眼光长远意志坚定,有的人平和务实,有的人心浮气躁。做品牌一样,所以有的品牌能立于市场大潮不倒,有的品牌如匆匆过客。国内曾出现过的利用品牌经营和特许经营来圈钱的企业最后“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就是一些反面教材,误了自己更忽悠了加盟商。
并且,品牌公司很多方案在直营店执行完好,但经过经销商后就被有意或无意地放大或敷衍了。
也许很多经销商说,本土品牌不确定因素太大。其实,对品牌商而言,国内市场的经销商是最具流动性的。经销商投资一个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这本无可厚非。但有的经销商连最起码的投入产出期的心理预期都没有,开业后形式不错便盲目得意、盲目扩张;一旦遇到一些不顺便怨天尤人,要么发起价格战,要么私自进货,更有甚者则换牌。所以,江浙等地出现季节品牌或季节经销商也就不是偶然了。
这些也是制约品牌价值打造的因素之一。
其四,本土服装行业用了约三十年的时间走了国外服装业上百年的路。实在话,本土品牌企业活得有些难,一方面与国外品牌处在同一平台上共舞,同时得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品牌发展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本土服装品牌是了不起的。但市场是无情的,没有任何理由可找。
1.很多本土品牌企业在观念上重视产品研发,但实际上,不少企业仍走在靠设计书籍、靠抄袭大牌、靠赴香港或欧洲采风来进行产品开发,并且不少知名品牌仍改不了这些习惯。说白了,在骨底里仍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特别是ZARA为代表的快速反应、前导时间短的商业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后更为不少品牌的“拿来主义”提供了理直气壮的理由。所以,市场上“千人一面”现象仍不少见。
试想,一个品牌,一个品牌商品如果没有自己的魂魄,它的品牌价值又从何体现。
2.对于品牌经营,对不少企业而言,仍然将“炒作”和“嘘头”与品牌理念或品牌文化混为一谈。很多企业过于重视表面工作,而忽视了一些基本的工作,如认为品牌就是花钱找广告,如认为品牌就是一套VI或SI等,如将品牌知名度与美名度、忠诚度混为一谈,而置产品开发、物流管理、终端管理、渠道深耕等于不顾。其中,有一些企业靠着昂贵的广告费也挣得不小的一时知名度。但一个盛名之下无其实的品牌,它的品牌价值从何而来。
3.很多企业做品牌后,热心于玩形象、玩概念、炒品牌故事或事件营销,反而对商品组合、商品质量这些属于品牌使用价值的部分不屑一顾。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因此,不少企业好不容易垒起来的品牌效应却终端商品质量或售后服务不到处而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