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美了环境富了农民
关键词:低碳农业,农业经济,节能减排,科学种养
日前,江苏新沂市港头镇新圩村投资约200万元、可供500户农户生活用气的秸秆气化站试运行,这是新沂发展“低碳农业”的又一成果。该市通过发展“低碳农业”,走出了一条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新途径。

  秸秆变成致富产业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建筑用的瓦。这不是神话,它是新沂市时集镇超薪防火板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将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粉碎后,利用其植物纤维,再添加水与化学原料,生产出高强度秸秆聚合防火板,年消耗秸秆1250万立方米,产值1.2亿。

  新沂是农业大市,秸秆资源丰富,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量达40余万吨。为减少秸秆焚烧现象,新沂市采取多种途径开发利用秸秆。每到农忙时节,新沂各地农民争相购买秸秆打捆机,回收的麦秸、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直接送到需要该原材料的企业。据超薪防火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收购的秸秆价格每吨在200元左右,每年收购10万吨,可增加农民收入近2000万元,周边地区的农民销售秸秆人均增收100元左右。秸秆制作工艺品。农民用玉米皮、麦秸秆为原料,编制成各种工艺品,共有四大类、几十大系、1500余款产品,在国内外家居用品市场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秸秆催生出食用菌新兴产业。目前新沂年产10多个品种食用菌600多吨,利用秸秆5万余吨,每年实现经济收入总值300多万元。

  沼气“点燃”幸福生活一处处农家小院掩映在树林中,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连接着家家户户,涂白的树干、墙面显得格外洁净卫生,新建的沼气池及配套改建的猪圈、厕所排列整齐……一派新农村建设的和谐景象,这是时集镇马厂村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后产生的喜人变化。

  在新沂各地农村,除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外,实施的“一池三改”沼气工程,实现了人、畜粪便自流入池,使农村有机垃圾全部资源化,产出的沼气用于农户做饭、照明、洗浴,沼液、沼渣可用于养鱼、浸种、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粮果等,形成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农民鲍金山建设30立方米沼气池,并建立了以30多头生猪养殖、2亩设施瓜菜大棚、6亩常规菜和2亩鱼塘为主的10亩小型生态农场,形成了多级节能、增效生态循环体系,2008年鲍金山纯收入达5.1万元。据初步调查统计,新沂已建成的1万多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气3060万立方米,可给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750万元左右,户均增效750元。

  沼气牵出循环经济链。各地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中,大力推行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学种养模式,促进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既提高了养殖效益,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节能减排融入田园目前,新沂各地农村运用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节能减排、增产增收,引导更多的农民科学种田。

  近两年来,新沂针对一些地方农民无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结构恶化,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按照“测土配方、科学施肥、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要求,大面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县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据测算,一般农户按照专家确定的配方进行小麦施肥,每亩节约施肥成本30元左右,且亩产量比没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农户多60公斤左右,每亩增收100多元。

  去年该县实施小麦配方施肥面积66万亩,水稻推广配方施肥面积28万亩,并在花生、瓜、菜等经济作物上点片示范推广万亩。据统计,稻麦两季亩节本增收97.72元,全市共增加收入4897万元,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