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年仅27岁的搜狐副总裁
关键词:王小川,搜狐,总裁,创业,团队
搜狐副总裁王小川年仅27岁,毕业不到三年。王小川有着一张青涩的脸,也拥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他穿着一条牛仔裤,办公室里面种着两棵树。公司与母校清华大学仅一箭之遥。而王小川则从步出校门开始就被搜狐委以重任,奉以“上宾”之礼。“做长远规划是没有用的。”“做事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积累。”王小川简略总结自己的职业发展“窍门”。

  搜狐副总裁王小川年仅27岁,毕业不到三年。王小川有着一张青涩的脸,也拥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他穿着一条牛仔裤,办公室里面种着两棵树。公司与母校清华大学仅一箭之遥。而王小川则从步出校门开始就被搜狐委以重任,奉以“上宾”之礼。“做长远规划是没有用的。”“做事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积累。”王小川简略总结自己的职业发展“窍门”。

  经历

  王小川在搜狐旗下搜索引擎“搜狗”的技术开发部门任职,搜狐一共有五个副总裁,搜狗是搜狐四大部门中唯一拥有两位副总裁的部门。而且这两位副总裁都是技术开发出身。其他三位副总裁都是做业务起家。

  1999年,他在读大学时就在 Chinaren兼职,那时刚好Chinaren的网站需要做一个搜索系统,而百度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以大众搜索引擎知名,而还在帮助各大网站建立搜索系统阶段。当时作为评估组成员的王小川发现百度的技术还偏弱。同时也担心百度通过合作对公司太了解能够了解到Chinaren的流量,还会和其他公司合作,使别的公司模仿 Chinaren。

  于是王小川开始介入这个项目,提议公司增加自己开发的部分。这就是后来Chinaren的“孙悟空”搜索系统。

  “公司当时核心技术人员不多,大部分都在忙社区方面的业务。反而把前沿性的东西交给了我。”这是王小川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飞跃。

  2000 年搜狐收购Chinaren后,王小川留在搜狐,老板带了一批人走,“抛弃了我。”王小川于是来到搜狐,尽管还是兼职的学生,但当时他的身份已经是高级经理,做过聊天、交友方面的开发和内容管理系统。直到有一天,张朝阳找到他,宣布公司的决定,由他来组建团队做搜索开发。

  “还没毕业就失业总不好吧。”当时已经是总监级的王小川虽然觉得任务非常艰难,具有挑战性,但是他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

  从新组建团队,甚至自己开车去中关村拉桌子,他体会到了创业的感觉。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需要多少资源自己心里也没底。包括公司的地点(当时与搜狐不在一起办公)、人员的招聘、兼职的使用等都是逐步提出的,并逐步获得了公司的支持。

  王小川开始选择的是清华“学生军”。当时,很多参加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的选手都到清华去读书了。而王小川在读书的时候就是这个集训队的教练,并且负责国内选拔命题。因此,在做搜索项目的前期,他从中拎了10个人过来。加上其他人,组建了一个20人的团队。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时在清华BBS上,这些人互相问到“贵系”、“贵校”、“贵公司”怎么样,其实贵校就是指清华,贵系就是指计算机系,贵公司是指搜狐。王小川说当时这个团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互相之间似乎有暗语。

  正因为这样,团队的磨合没有障碍,每个人的能力非常了解,承诺什么,有多大的把握实现都可控。有人擅长采购,有人擅长架构,这些都非常清楚。而且大家都是师兄弟,两个人坐在一起有共同语言。也不会因为一个技术问题大家争论不休。

  而到了后期,则需要一些多样化的文化。

  他比喻,这就像盖房子一样,开始需要一批人迅速把架构搭好,后面则需要不同的装修风格。

  最后,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两年到四年的工作,产品成功上线。2006年初,王小川成为搜狐的副总裁,这时搜狐已经是一个创业十年的企业。领军人物大部分是“60年代”生人。

  他把搜索看做自己的孩子。而他认为这个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可以用非常少的服务器完成同样的工作,这意味着成本的巨大节约。另外在音乐搜索方面成功下载率达到98%,是同业的三倍。他还在近期推出了搜狗输入法,以期望和百度争夺桌面。

  体会

  谈到职业生涯,王小川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一个出租车司机,他在北京首都机场排队拉客,有可能拉到亦庄的,也有可能拉到望京的。前者因为远,司机排队等候也值,后者因为近,排队等候可能比较亏,司机大叹倒霉。

  这时司机考虑是直接空车走还是等候,怎么规划,要建立一个模型的话,该考虑哪些参数?正在记者仔细思考时。王小川说这个问题我也懵了。参数太多,太复杂,油价、过路费,等等,有很多假设因素。但是他只觉得做这种判断只需要做一个假设:那就是出租车司机都不傻。如果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等待“趴活”,就说明趴活比空车要值。否则队伍就会变短。

  “这是很公平的。回来跟趴活差不多,不用我考虑。主要是性格问题,如果你想安稳就直接空车回来,如果你喜欢冒险就等待。”“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他对这个现象的体会是做长远规划是没用的。有很多东西根本想不到。“走哪条路都差不多。”

  他在清华也曾经有无数人来找过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切换工作,但是他也根本没有想过什么东西未来会吃香——包括他正在从事的大红大紫的搜索领域。他认为,关键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做规划,反而有了机会就能抓得住。

  “做事要保持自己的优势,进行积累。”他看过一本书叫《发挥你的优势》。他自己就因为在做搜索引擎时已经做过两次搜索方面的工作,包括Chinaren和搜狐本身的内容管理系统。而在Chinaren还积累了管理研发团队的经验,做教练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找到最优秀的人才。这些机会积累在一起就成就了今天的他。

  虽然他很年轻,但是他认为搜狐工作时间比他长的人也并不多。而从他在Chinaren时候,他就管理了很多年纪比他大很多的员工,在这方面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