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小的义乌工商学院实现“大奇迹”,成了2009年毕业生漫漫就业途中的“指南针”。大学生毕业人人都能当老板!网络创业可以零成本、零经验!应届“学生老板”开网店最高月入四五万元!
[正方]义乌:当然可以复制!
在谈及“义乌模式”能否在上海复制时,所有来自义乌的声音几乎都是:当然可以!唯一犹豫的因素来自于,没有义乌小商品市场这样的“靠山”。“上海尤其能复制,只是一直没人提倡。”贾少华院长的口气肯定:“上海的淘宝网店做得比义乌好,因为人脉广、资源丰富。我们有不少学生追求的就是你们那儿的商铺。”他认为,两三百公里的距离不是问题,一次拉个集装箱回去有得你卖了。”
龚昌义老师的解答听上去更具理性,他举出2003年复旦毕业生在Ebay网上卖游戏机卡大赚的例子,指出两地网络创业的产品方向不同。“义乌是跑批量的,上海大学生应该开发一些有科技含量的、创意型的产品。”
而庞老师则决定用实际行动——出书,来证明“人人都能做电子商务”。他以自己的太太为例,一年前她连开机键都找不到,如今经营的网店月收入约5000元。“这是一种零资金、零技术、零经验的创业。”吆喝还来不及呢。
淘宝网的金牌讲师万善一语道破天机:流落在民间,闷声发大财。“上海并不缺少货源。开网店的货源首先可以从闲置的东西开始卖,比如说二手的电器、教科书、券,还有一些喜欢的收藏品。其次考虑亲朋好友中间有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然后可以贩卖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技能。再有就是卖身边的人需要的东西,大学生的需求有时候很雷同,从身边的需要出发,第一步就很容易成功。”
[反方]上海:短期内做不到!
对于高校同行,贾少华院长撂下了不少狠话,诸如“每个大学生都能网上创业成功”、“国外观念早就成熟了。我已经落后了,其他高校无非是比我更落后。”但在采访中,各界的反应依然是等待、观望、犹豫。
业内人士蔡沪建对上海能否复制义乌模式持否定态度:“上海毕业生的可选方向很多,网络创业只是他们的副业。义乌人希望通过网络把生意做远做大。但上海人讲究精致、细腻,这决定了店铺的格局不会大。而且从地理上看,上海的进货渠道是二手甚至三手的,价格竞争力远不如义乌。”
万善认为真正的问题是没形成良好的网络创业氛围。虽然上海的淘宝用户和网购消费额雄踞全国之首,但网络创业却并未被大学生普遍接受。“要放弃就业改行做生意?不可能吧!”一位金融系的大四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上海各大高校对此类提议也并不热情。目前为止,只有华东师大和上师大两所一本学府邀请专家到学校谈网络创业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中也仅有工商外国语大学积极响应,并专门派老师到淘宝网培训。
据了解,“五加一”培训中心目前正努力在上海各所大学内开设网络创业的实训基地。预想中的实训基地将完全模拟网络经营公司的机构,完成轮岗的学生能全面掌握开一家网店所要面临的全部问题。
这显然已不仅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急措施,如果预想能实现,将改变电子商务教育在上海高校中的格局。参照义乌、西安等已成功的试验基地经验,上海大学生也可能用开设网店来代替学分。这个预想得到了团市委和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重视,合作方案正在商议之中。
如果短期内网络创业没法为上海毕业生提供一条普适的就业之路。有一种理想模式可供未来的毕业生借鉴:大一时经常体验网购,大二时开始了解社会责任和公益的意义,大三起拥有自己的网上小店,大四则正式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