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一栋外形似书本层叠的高档写字楼顶部已经挂上了“中国技术交易所”几个鲜红大字。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民营书店第三极的总店所在地,而今,所有的“曾经”随着第三极书局的倒闭、楼名的更改,成为过眼云烟。
1月28日,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一栋外形似书本层叠的高档写字楼顶部已经挂上了“中国技术交易所”几个鲜红大字。
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民营书店第三极的总店所在地,曾经被冠以“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官方名号,曾经以血拼价格战吸引过3万人次的日流量。而今,所有的“曾经”随着第三极书局的倒闭、楼名的更改,成为过眼云烟。
“这只是一个地产项目。”已于去年11月离职的第三极书局第二任总经理关波直言道。之前,他曾努力为第三极书局寻找新址,但在第三极书局大楼出售给海淀区国资委之后,这些努力付之东流,因为 “股东不想干了”。
是的,这只是一个地产项目,书局是否赚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第三极书局短短的三四年发展历史上,股东方所做的每一次决策实际上都与书店的主业关系不大:几次著名的价格战不是要提升利润,只为减少亏损,聚拢人气来提高地价;图书零售生意不能赚取差价,却可以成为股东的现金储蓄池;“文化创意产业”只是一个幌子,要套的是地块的开发权和政府的优惠政策。
知情者透露,第三极书局的股权结构中,除了第二大股东是海淀区国资委,其他股东全部是地产商。第三极书局在其股东国风集团的商业版图中,并不是主业,而是“副业”。而对其股东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商业地产策划案——第三极书局在完成地产升值的历史使命之后,已成弃子。
设局
2001年,国风集团以6400万元股金作价,从海淀区政府手中拿到了总投资16亿元的中关村文化广场改造开发权。四年之后的2005年9月,75米高、冷灰色调的第三极大厦建成。
一位知情者透露,这个项目从2005年开始筹备,筹备的时候就是为了地产增值而来。
也许做书店并不是让这块地产升值的最好方法,但在当时,如果不是把这个建筑做成一个创意产业基地,第三极书局的投资方国风集团就拿不到这块地,也拿不到政府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而其中“人和”的部分就是,国风集团老板欧阳旭曾经做过国林风书店,原址就在第三极书局旁边昊海楼的地下室。
当时的策划者对于图书分销行业的民营书店是否属于“创意产业”也并不是很确定。他们在参照国外对创意文化产业的定义,找到了“Publishing”一词,并把它翻译成了出版、分销,因此第三极书局的计划书才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来。
海淀区政府随后参照海淀科技园区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从2006年起,给予所有属于“海淀区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的企业“减三免三”的税收优惠——免税3年、减税3年(减半),相当于允许Cye.com.cn第三极书局六年低成本营业。这六年的减免税政策对第三极书局相当重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等于纯利润。
通过把文化概念引入地产,入驻商户也聚集了一批“创意”型公司——第一视频,湖南卫视、央视《财富》栏目相继入驻。此外还有互联网公司雅虎、腾讯等也纷纷入驻第三极写字楼。整个地产项目开盘不足半年,销售额便已达到3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