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认定了这是一个长远战略的发展,我们呼吁中国的政府在更明确、更细分的清洁能源产业,能够出明显的类似德国、欧元区、美国加州一样的稳定的政策,拉动中国不断地从设备和产品的提供商,而且是一个产品的使用者,把中国作为清洁能源市场这一块拉动起来,这样的话中国整个的GDP、产业的转型、结构的调整和低碳才能够持续地发展,中国的企业才能得到稳定的发展。
世博会期间,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邵俊接受了腾讯财经专访,他表示,本次世博会最大的亮点就是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概念。但他认为我们在发展国内的清洁能源技术方面正在走入设备生产制造的误区,真正享受这些技术的市场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此,我们需要提出更明确的产业政策,才能真正做到用发展清洁能源来拉动消费。
另外在谈及最近热门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话题时,他表示,上海市政府如果考虑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引入QFLP参与发起设立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将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起到助推作用。
【精彩观点】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很多创新的产品首先从世博会期间崭露头面。这次世博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从场馆建设到组织工作中都大力展示了在节能环保理念上的科技的创新。这将对所有参观者产生非常大的教育和震动。
电子商务最近蓬勃而起,很多传统的出口渠道,由于受到海外经济箫条的影响,正通过这些创新模式,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做出口,这一块的业务是翻倍在增长,拉动和弥补了传统出口的减慢。
QFLP如果能够得到突破,而且在额度的允许下,所设立的基金被视作内资的话,对我们弥补国内LP的短板、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我觉得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依然在做一个传统的制造业的大国,在很多清洁能源技术也需要用到很多的装备和制造,这方面中国肯定有自然的优势。但比较可惜的是,我们在生产的产品最终享用的是海外的市场,就是因为国内如果要推这个市场的话,必须要有很好、很清晰的国家的政策去扶持,如果目前来讲光从商业价值来讲的话,任何一个清洁能源项目都不能和传统能源的商业价值相比。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腾讯的网友大家好,欢迎你和腾讯网一起探寻世博经济动力,今天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德同资本的邵俊先生,邵总你好,欢迎您!
邵俊:你好。
主持人:邵总,在世博会的召开期间,正是我们国内经济处于一个传统产业面临升级换代的时候,不久前的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把新兴产业在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战略,在这么一个时间结点,邵总你的观察中,有没有涌现出一个新的技术或新的投资亮点,对我们网友介绍下您的观点?
邵俊: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很多创新的产品首先从世博会期间崭露头面。这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节能和环保这一块。首先从一些国家的场馆和建筑本身用了很多节能环保的材料以及理念,再加上里面也展示了最新的节能环保,包括整个世博会的组织工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用了很多电动车,这些都是展示在节能环保大的理念上的科技的创新。我想这个对大家、对整个参观者都是非常大的教育和振动。
太阳能和电动车将成投资亮点
主持人: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也代表着很多的产业会向这方面运用一些新的技术来升级换代,邵总有没有关注一些具体的投资机会?
邵俊:具体的投资机会我想从太阳能储能电池,电动车,我想这些技术都是已经越来越开始普及化。这里面如果要细分的话,我们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展览会上你不可能看那么详细,如果你看到的话,比如电动车行业,其中就分了很多,像电池、电瓶将来都潜藏很多投资的机会。
主持人:世博展示更多的是一种文明和综合国力、国家综合经济情况的展示。从前一段我们国家的经济情况来看可能有一些投资亮点,比如说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清洁能源、内需的拉动,这三块你觉得哪一块看好呢?
邵俊:我们对这三块都很看好,也是德同这么多年来关注的三大领域,并不是(因为现在提出经济)转型以后才关注的三大领域。前面我已经讲过了,新能源、节能已经讲过了,产业升级这一块也是非常地看好。我前一段时间去了浙江、广东,和当地的企业领导做了很多的访谈,我们观察到沿海很多以前纯粹依赖于简单的出口为主的企业,现在都在寻求转型。比如说电子商务,这一块最近蓬勃而起,很多传统的出口渠道,受到海外经济箫条的影响,但是有创新的模式,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做出口,这一块的业务是翻倍在增长,拉动和弥补了传统出口的减慢。
第三部分是内需这一块,我们觉得可能是未来20年拉动中国经济最大的引擎,正如过去20年拉动中国经济最大的引擎是出口,这一块无论从政府和民间需要很多机会,同时又很多机会去带动消费。
与十年前相比这次电子商务浪潮有了质的飞跃
主持人:邵总说到了电子商务,现在有这么一个观点,您从10年前开始从事这样一个行业,10年前正是互联网蓬勃兴起的时候。TMT(电子、媒体、通讯)这一块,在现在又受到了风投的亲睐,您怎么看呢?
邵俊:有的人说十年又回到了起点,(网络上)卖书这些(商业模式)在10年前都有了,但是我们不是这么认为的,用一个哲学的观点来讲是这十年TMT领域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虽然目前我们看到很多10年前流行的细分行业在电子商务的领域又开始热起来了,但是仔细看它整个的内涵已经完全不同了,包括消费者的支付方式、物流、配送等等方面与10年前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正因为这个质的飞跃,使得电子商务浪潮有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主持人:TMT这一块包括电子、通讯、传媒,我们关注德同投资了51汽车网、百泰传媒这样的企业,能给我们举一个实例,对这些产业为什么会有非常好的前景呢?
邵俊:我觉得传媒和消费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传媒、广告才能拉动内需和消费。这一块我们主要以外资管理基金投入,相对来讲主流的媒体业我们还不方面介入,因为行业准入的门槛限制,比较热门外资关注的都是一些户外媒体或者是互联网媒体,现在德同也是募集了纯内资的人民币基金,也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后我们可以用内资的人民币基金做一些主流的媒体、平面,从中寻找一些机会。
另外,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从美国开始流行的,所谓电子书这一块,随着中国版权意识日益增强,随着新的科技和手提电脑,类似ipad这一类的平板电脑的出现,我觉得比较看好的是电子出版业将来的前途。
主持人:刚刚邵俊总说了中外投资机构在中国的新兴的市场上的表现,当然中国市场现在被很多国外的机构或者是基金所看好。但是在很多方面,中外非法人事基金国内视为外资,刚刚讲到德同有一个举措是建立自己人民币的基金,你觉得中外资金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邵俊:我觉得主要的不同在于两方面,一个是它行业的准入和审批的程序、时间。在这些方面内资人民币基金是绝对占上风的。另外一个是退出,退出在过去国内是短板,因为你知道在国内上市是比较不容易的。但是在金融海啸之后,国内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可以看到中国整个中小板出来以后又出来了创业板,上市的审批速度各方面也日益加快和方便。再加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整个市盈率的倍数要比美国、香港、海外的资本市场要高许多。
作为投资方来讲,同样投了一家公司因为选择上市地的不同会少赚或者是多赚数倍。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机构会考虑用国内的A股市场,尤其在深圳中小板、创业板是这些公司最好的选择。
当然用中外合资的形式也可以在国内退出,如果是内资的公司可能会更方便。所以我想无论是从准入、投资、退出的角度来讲,人民币内资基金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外资占最大的优势是资金的募集方面,因为毕竟很多资金是有限合伙方式,国外已经积累了相当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富余投资者,LP是非常成熟的,这还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新兴的产业,国内的LP很多机构来讲都受到限制,法律不允许他们成为一个私募基金的LP。从个人赋予的价值来讲很多的企业家还是创业这一代,怎么把资产交给专业机构和团队来管理,这个还需要假以时日,所以两边各有利弊,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
QFLP的实施将弥补业内短板
主持人:我们看到本土和国外一些合作的案例,比如说凯雷和复兴,他们不久以前刚成立了一个合资的人民币基金,德同有没有类似的举措,你怎么看待这样的合作?
邵俊:德同这方面走的是最早的,我们叫“三种全会”,我们起家是管纯海外的美元基金,我们和苏州创投参与了中外合作非法人制的,也是当时商务部批下来比较早的。
主持人:国内第一家。
邵俊:对,最近我们也在海外参与了10多亿的纯内资基金的募集,所以我们有中外合资,有纯内资和外资——“三种全会”,这方面还是很有体会,你刚才提到的外资和内资合作,我想主要是分两类:一个是团队之间的合作,大家有专业的互补,如果从结构上讲的话,最终要介定是外资还是内资,但是我讲的优势最终会不会发挥还是要看合作了之后,就以为是内资了,很多时候像您刚才讲的,还是会被视为外资。这样的话,我刚才说的内资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我们的领导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其中传媒界也是比较关注的,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是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这一块如果能够得到突破,而且在额度的允许下,所设立的基金被视作内资的话,对我们的产业和引进国内的LP和弥补LP的短板,从而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有非常大的一个助推作用。
主持人:我们在看国外投资者和本土的投资者时,我觉得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有人在评价这两种不同的资金,他们的投资方向不一样,是根据案例来统计的,本土投资机构更看好风能,外资更看好太阳能,邵总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邵俊: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就像我们作为一个外资基金这一块,我们也是投了两家非常出色的风能的机构,一家已经在申报上市的,叫惠腾风电,这家企业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做风力发电风机叶片的。还有一家企业是在广东中山,是六家发改委入围做总机的一个企业之一,也是六家入围里面唯一一家纯民营的企业,这两家都是用海外基金投的。
最近我们也看到高盛、鸿毅在江苏投了风机叶片,他们也是代表外资的,我想最终要看细分的,里面有没有核心技术,在这个产业链上是不是处于最重要的有定价权的环节,这些具体的,而不是外资看好太阳能,内资看好风能。
主持人:邵总您现在还是在尚德退出之后还是董事会成员?
邵俊:不是,我已经辞去了。
主持人:在您这么多投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过阻力和失败的案例,心理上怎么承受?
主持人:我刚才讲过我和我的合伙人是第一批进入到这个行业,所以该走的弯路和受到的教训一定是无可避免的,包括我们早期投过的一些项目,和科研机构合作的一些项目,在中国已经有产业的大老独霸整个产业,我们希望在里面再寻找一些机会,这些最终的结果都不是太理想,我想我们会总结这个教训,摆正心态从长远来讲我们的机会还是很多。
主持人:最后我们把话题回到世博会上来,我想我们关注世博会是因为世博会孕育了很多绿色、低碳的先进的理念和概念,并且通过世博会我们也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和体会这种概念了,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在咱们当前中国投资或者是各个领域都能够听到非常热门的词汇,这些词汇之下,中国新兴能源的产业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和国外发展的欧美国家相比有哪些差距,我们要克服什么样的障碍?
中国发展清洁能源需要更明确的政策
邵俊:我觉得中国在清洁能源这一块在做一个传统的制造业的大国,在很多清洁能源的方面,也需要用到很多的装备和制造,这方面中国肯定有它自然的优势,无论是成本的优势还是政府的支持。比较可惜的是,我们在生产跟多节能和清洁能源的产品最终享用的是海外的市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国内如果要推这个市场的话,必须要有很好、很清晰的国家的政策去扶持,如果目前来讲光从商业价值来讲的话,任何一个清洁能源不能和传统能源的商业价值达不到。
如果大家认定了这是一个长远战略的发展,我们呼吁中国的政府在更明确、更细分的清洁能源产业,能够出明显的类似德国、欧元区、美国加州一样的稳定的政策,拉动中国不断地从设备和产品的提供商,而且是一个产品的使用者,把中国作为清洁能源市场这一块拉动起来,这样的话中国整个的GDP、产业的转型、结构的调整和低碳才能够持续地发展,中国的企业才能得到稳定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邵总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且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观点,谢谢各位网友关注,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