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股市维稳政策将出台
关键词:消息人,股市维稳,政策将出台,基金专户,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估计,基金专户理财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估计在2亿元左右,有望给市场带来200亿元左右资金。“这么多资金的进入是否会给本来就充斥着泡沫的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一位股民在网上留言表示对市场的未来担忧。证监会加快新基金的发行,其“维稳”的态度值得观察,通过加快新基金发行来“维稳”未必能够见效。

   权重股集体下挫,引发市场恐慌情绪,有消息人士称,多条“维稳”政策将陆续出台,并不针对“十一”这个节日。

  监管层“重兵”再入市?

  每当遇到股指重挫的时候,中国股民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政府是否会参与救市。

  8月25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监管层近期将会推出相关举措来维护市场的稳定,但这并不是专门针对‘十一’这个节日而实施的。”

  该人士称,“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减少央行发行的旨在吸收过度流动性的短期票据,加速批准新股发行、新基金等。”

  在A股市场指数不断波动的情况下,能否“维稳”,考验着监管层的智慧。

  机构砸盘背后

  8月5日,沪指创出3478.01点的阶段性新高后开始调整。8月17日,A股上演今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沪指报收于2870.63点,跌幅达5.79%。相比同日的全球股市,美国道琼斯指数微跌0.44%,欧洲三大股指中跌幅最大的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仅下跌3.42%,邻国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1.65%。

  “从去年以来的这轮上涨,股市价格一路狂飙。在这个过程中,信贷资金不断进入股市,且获利颇丰,在市场中处于敏感地带的这部分资金,受政策影响,不断出现‘自杀式’抛售。”安信证券分析师卢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就是此轮A股暴跌的诱因。

  有趣的是,尽管A股连续下跌,但股民的开户数却不断飙升。

  据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17日—8月21日当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47.9万户;截至8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321亿。

  A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是投资者依然看重公司未来的投资价值?还是监管层对市场的措施发挥了作用?

  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审计署表示要对银行的信贷投向进行审查之后,很多银行将前期投在资本市场的信贷资金迅速撤离;同时,作为“国家队”成员的社保基金在7月份流出市场的资金达到6.64亿元,再加上央行关于货币收紧的言论,使得包括机构、私募基金、基金公司在内的主力出现了极大的恐慌情绪,纷纷砸盘抛售。

  “机构砸盘只是表象,问题的核心是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价值被严重高估,也可以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质疑。”安信证券分析师卢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传统的业绩增长和估值角度出发,很多公司已经被高估,不具备投资价值。

  此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认为,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值被高估了50%,甚至100%。并预计这两个市场很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出现调整。

  那么,市场价值被高估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近来新股频频以高市盈率发行让人揪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新股发行当中,询价机构的竞相报高价、保荐人的价格“指导”以及上市公司融资的“底线”,造就了市场化发行成为上市公司大肆“圈钱”的最好工具。

  该人士介绍,高市盈率发行本质上亦是一种“泡沫化发行”,再经过二级市场的爆炒,其泡沫无形中被进一步放大了。像桂林三金、万马电缆等新股上市首日,盘中市盈率曾达到60余倍,而中国建筑挂牌首日的最高市盈率更是高达百倍。

  “新股以如此之高的市盈率挂牌,还有什么投资价值?”该人士称。

  事实上,在新股“泡沫化发行”的同时,监管层正在试图用发行提速来抑制泡沫,新股发行与上市有明显加速的态势。

  “但这种办法无疑会加重市场的消化负担,A股市场将有不堪承受之重。”该人士解释,表面上看,股市的钱多了,但私底下,这些钱只是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了一次循环,然后迅速撤出,结果就是散户损失惨重。

  现在或许就能看出,指数和散户之前的关系是一对冤家。

  A股扩容与基金增发同步进行

  虽然市场已经断定央行货币政策的微调和新股IPO重启后的“扩容效应”是8月市场暴跌的“导火索”,“但遗憾的是,监管层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上述分析师表示,新股发行未能停止,巨量融资还将继续出炉。

  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告称,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发审委通过。此前的21日,中国北车IPO申请获发审委审核通过,拟发行不超过30亿股A股;同日,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亦获通过。

  7月27日,中船重工IPO获发审委通过,将拟发行19.95亿股,募资金额亦超过60亿元。再加上计划中的20多家房地产企业IPO近千亿元的资金,市场的极度扩容必将给A股市场带来新的冲击。(见本刊第31期《开发商借IPO“囤地”或将受禁》)

  除了新股发行,新基金的发行也在加速,市场称后者为“活水”。

  8月17日,沪指创下今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当日,证监会便连续发出三张新基金批文,分别是交银施罗德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ETF(两个产品)及其ETF的联接基金和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基金。

  随后,银华沪深300指数基金(LOF)、信达澳银中小盘股票型基金和中邮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也相继获取批文。3天之内批准6只新基金,被业内估计将带来600亿元的新增资金,管理层保持市场稳定的意图开始显露。

  与新基金同时放行的还有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此前专户业务只限“一对一”,客户最低投资门槛5000万元。“一对多”业务推出后,每个产品参与人数最多200人,每人最低购买额100万元。

  业内人士估计,基金专户理财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估计在2亿元左右,有望给市场带来200亿元左右资金。

  “这么多资金的进入是否会给本来就充斥着泡沫的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一位股民在网上留言表示对市场的未来担忧。

  分析人士认为,证监会加快新基金的发行,其“维稳”的态度值得观察,通过加快新基金发行来“维稳”未必能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