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历史上第一富豪的"经营"之道(一)
关键词:中国历史上,第一富豪,经营之道,和珅
《世界企业家》杂志曾选出在过去1000年来,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在这50人中,有6名是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太监刘瑾、清商人伍秉鉴和宋子文。

  《世界企业家》杂志曾选出在过去1000年来,全世界最富有的50人。在这50人中,有6名是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太监刘瑾、清商人伍秉鉴和宋子文。

   这个评选的标准不得其详,像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如何界定其个人财产与国家财富的分界,很值得商榷。而刘瑾与和珅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富翁”了。明朝大太监刘瑾被处死后,在他的家中搜出黄金37万公斤,白银805万公斤,而明末国库仅有200万公斤白银——富可敌国,他可算是一大富翁了。

  然而和和珅比较起来,刘瑾之辈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据载,和珅的家产,在嘉庆四年查抄时,统计为109册。如果把清单详细列出来,足够一本书的篇幅,其中的一小部分,大约有26册做了估价,价值在2亿两白银以上,估算其总资产当有8亿两白银以上,少说也有四个刘瑾。恐怕当时关在牢中的和珅本人也没有想到他自己会有这么多钱,他只知道自己有钱,但到底有多少?嘉庆皇帝组织了一个班子,费时费力地替他点清楚了。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大概有250亿左右。平均分配给今天全中国13亿人,每人大概可以得到200元。乾隆末年,国家财政每年的实际收入大概是7000多万两白银,和珅的财产相当于清朝盛世10年的财政收入。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这一位,才算是真正的中国第一大“富翁”,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大贪官。

  抓住机会一步登天

  和珅姓钮钴禄氏,是满洲正红旗人。他的祖上是满洲贵族,虽然以军功起家但却一直没有获得高官厚禄。他的父亲见武职无望,就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够走上文职道路,为家门增光添彩,于是就将和珅和他的弟弟和琳送进了官学就学。

  当时在官学中,有许多的贵族子弟,把官场中的虚伪、倾轧及种种传闻,当作新闻来贩卖。和珅在此不但学到了书中的学问,也学到了官场的学问。时任刑部尚书兼户都侍郎和正黄旗满州都统的英廉对和珅非常满意,将自己心爱的孙女冯玛氏嫁给了他。后来和珅应举不中,英廉一手策划,使他成为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这个差使虽然地位不高,但好在能够接近皇帝,有一步登天的机会。而善于投机取巧的和珅,也正好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宫。起行之际,仓猝间找不到御用的黄龙伞盖。乾隆很生气,借用《论语》上的一句话发问:“是谁之过欤?”在场者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此时和珅却立刻站出来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乾隆帝很吃惊,因为《四书》上对上句话的注解是:“岂非典守者之过邪?”这里,和珅变通得自然贴切。乾隆皇帝是一个很爱才的人,当场就把和珅叫过去询问。而和珅回答得很得体,很让乾隆皇帝满意。

  就这样,和珅通过这一句话获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让他总管仪仗队。不久,又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管理官中的琐碎事务,如仪仗排列,护从派遣,车马准备及膳食等事宜,每日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乾隆帝左右。而和珅也紧紧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全部心思用到研究琢磨乾隆皇帝身上,达到了一般臣子所不能到的“境界”。

  和珅确实是个人才,他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办事又机敏灵活,乾隆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很倚重他。而且,他还善于理财钱,首先是善于为乾隆理财,能够不动用国库满足乾隆经济上的要求,然后“顺便”为自己理财。

  乾隆是一位喜欢享受的皇帝,凡事都追求华丽,晚年生活更是极度奢华:他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三十个行宫;他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仿造江南风景修建娱乐场所;他80岁时举行万寿大典。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银子,而许多银子是不方便从国库财政支出的,银子从哪里来呢?有和珅在,这一切似乎都不成问题。和珅就替他找到了新的财源。一个是崇文门关税,一个是议罪银,再加上他又兼任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财政要职,此他事实上就是乾隆的财务管家。

  和珅还善于揣摩圣意,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他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乾隆的书法很见功力,和珅的字酷似乾隆,可能是他刻意摹仿的,大学士英廉曾经称赞和珅的书法“浑厚饱满,雍容中又蕴挺拔”,乾隆后期的有些诗匾干脆交由和珅代笔。挂在北京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

  和珅并不像纪晓岚一样到处题字尽露其才。才华对他来说只是讨好皇上用的,不是可以显摆的。他有他在官场上的金科玉律:绝不在不相时宜时现山露水,尤其是在乾隆面前更加谨慎。风雅可以附庸,掌握一个度很重要。

  生活上和珅对乾隆照顾得无微不至,刻意攀亲。

  有才华的大臣很多,也有不少人善于拍皇上的马屁。和珅的才学与身经百战的阿桂,出身名门、才高八斗的刘墉,有大清第一才子直称的纪晓岚等人相比,似乎还有差距,所以他还得有自己独到的办法。和珅在乾隆面前,不自称“臣”而自称“奴才”,特别注意在生活上对乾隆关怀备至,乾隆身体不适,和珅一望即知,恭身上前,亲自为他捶腰,闲暇时,还给乾隆讲一些市俗的俚语笑话,逗得乾隆开怀大笑,这岂是别的大臣能做到的。

  在无微不至地关怀下,乾隆几乎把和珅当家人一般看待,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

  只善理财不涉军政

  和珅所担任的职务,除了外交和民族事务外,基本上都是与财政有关系。他任过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职,又兼任过崇文门税务监督,并长期管理户部三库,,银库、缎匹库、颜料库,,。这些全都是财务要职。而他同时又负责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工程的扩建工作。也就是说,管钱的是他,花钱的也是他。这一管一花之中,自然有无数文章可以做,而且很难被别人发觉。圆明园的扩建花费了3亿多两白银,而和珅从中间侵吞了多少则是无法计算的数字了。

  和珅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务,就是收缴议罪银的负责人。议罪银又称罚银或自行议罪银,主要针对各省督抚、盐政、织造、税关监督等大员而设。他们一旦犯罪,就必须交出罚银,以免于查处。罚银的数额视罪状的轻重而定。这些罚银归皇帝私人支配,不归国库。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私人财务大总管,议罪银制度当然由他来负责。这就给他造成了几大好处:第一,可以贪污部分议罪银;第二,可以借此索贿受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借此拉拢人际关系,形成自己的势力。

  乾隆晚年,官场的腐败已然成风。许多官员担心自己被议罪而罚以巨款,便早早向和珅行贿,以防不测。这样,一旦获罪,和珅从中周旋,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和珅也因此建立起了庞大的人际网络关系。这个人际网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贪官们官官相护,其势力足以遍布朝野,也更有利于和珅贪污。

  然而,透过这种种职务后面,就会发现和珅所担任的职务几乎都与皇帝的私人事务有关:内务府大臣是管理皇帝和内廷开销的;崇文门税务和议罪银是负责捞钱交给皇帝私人花用的;圆明园与避暑山庄是给皇帝陛下享用的。也就是说,他是乾隆皇帝的私人财物大总管,一旦查他的账,就是查皇帝的账。——谁敢?而另一方面,和珅很聪明,他只是贪污,不干涉军政,不会对乾隆皇帝的统治造成威胁。他不像江充那样会逼死太子,也不像李林甫、杨国忠那样弄权擅权,所以乾隆皇帝能够容忍他。

  几次攻击中安然无恙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六月,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人刘全:“,,刘,,本系车夫,洊管家务,服用奢侈,器具完美,苟非侵冒主财,克扣欺隐,或借主人名目,招摇撞骗,焉能如此?”当时和珅正在热河陪着乾隆,推说不知此事。事实上,在乾隆接到奏折之前,和珅已经从自己的党羽吴省钦处知道了这一消息,立刻命令刘全立刻毁其居室、衣服、车马,凡有逾制一切器具,全部藏匿,不留痕迹。如此一来,自然查不出什么证据,最后这位一心为国的监察御史不仅没告成和珅,反倒被皇帝怀疑他的人品,几年之后就活活气死了。

  和珅为了确保于己不利的舆论传不到皇帝耳中,对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他规定:以后所有送给皇上的奏章,都必须同时送一份副本给军机处,这样谁去皇帝那儿告他的状就不容易了。他还规定,御史位置空出时,只能用60岁以上的老臣担任。和珅用权力几乎把所有通向皇帝的渠道都堵死了,这样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